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驼峰”上天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5:01 金羊网-羊城晚报
  内地惟一健在“飞虎队”队员重游故乡广东顺德。委托本报赴滇记者悼念牺牲在“驼峰航线”上的战友

  文/本报记者 周乐瑞 薛江华 图/本报记者 陈国

  今天上午,在佛山顺德区的德胜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开幕式。出席这次开幕式的,有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内地目前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现居重庆的83岁的龙启明老先生。龙启明对记者说:“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谨记自己是个中国人,我从骨子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而回忆起被视为死亡之旅的“驼峰航线”的艰险时,已83岁高龄的龙启明声音低沉、神情凝重。“头一天还一起喝酒打牌的战友,第二天就葬身驼峰,尸骨无存……”

  这位内地目前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曾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2100小时,“当时几乎天天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提前圆梦,从重庆回顺德寻根 没吃过比故乡更甜的龙眼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重返故乡,龙启明深有感触。

  龙启明是顺德区大良人,是清晖园园主龙廷槐的第三代传人。幼年时的龙启明,曾经在清晖园生活过9个月,那段时光,成为了龙启明对故乡回忆的主要片段。龙启明告诉记者,童年时候的他非常调皮,在清晖园犯下两个过错,一是偷摘园内的龙眼吃,二是在荷花池里撒尿,结果被爷爷绑起来打。“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比清晖园更甜的龙眼,一棵龙眼树,挂满了我对故乡的回忆。”龙启明说,距1992年回来已经一晃13年了,又到了龙眼的成熟季,这次回乡他专门去看了那棵龙眼,发现它今年挂枝挂了很多,沉甸甸的,就好像知道他思乡的心情一样。

  与父亲同行的老七龙文俊告诉记者,从小他们几兄妹就听父亲说自己的故乡,在籍贯一栏里,他们都习惯性写下广东顺德大良,可除了老大之外,他们都没有回来过。龙启明的子女们透露,在去年的一次家族聚会上,大家就约定好2006年,家族里所有的成员都到顺德来。“这次是把我们的想法提前实现了。”二哥龙文仪认为故乡的邀请提前帮助他们圆了返乡寻根的梦。

  “最早我的祖宗住在大良现在的碧鉴路,方圆3公里都姓龙。”龙启明说,他小时候在清晖园住过,他姑妈的子女还生活在顺德。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大良碧鉴路龙启明祖辈居住过的地方,该处现为南华居委会果栏居民点。记者找到了门牌后标明“乐然世居1”的一座老屋,古老的大门上锁上了两把防盗锁。据说,屋子的主人已经搬到国外去了,但从老屋的气派中还依稀可见当年龙姓一族在当地的地位。

  图:龙启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兄弟姐妹都在国外,生活优越 为国而战,断然拒绝去美国

  龙启明的兄弟姐妹都在国外,他们的经历简单,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但龙启明说:“我不羡慕他们,人生是不能假设的,你的人生就是这样子,你要忠实于它,我对我的选择从不后悔。”

  龙启明的爱国情结是缘于父亲的深刻影响,据龙启明回忆,作为香港公务员的父亲从来都不穿西装上班,无论什么场合都穿中式服装,还经常教育孩子要热爱祖国,不能忘本,在龙启明9岁的时候,特意把他送到家乡学习中文。

  龙启明现在家里的电器大多数都是顺德产的,他说他更愿意用中国生产的电器,尤其是家乡生产的。他说,中国人生产的东西不比外国人差,家里使用多年的电视机和微波炉就是家乡产的,质量非常好。在重庆生活了五六十年的龙启明如今还是对粤菜情有独钟,他至今还对陈村河粉、大良双皮奶有深刻印象。

  龙启明说外国人过去喜欢把中国人叫做Snafu,就是说中国人总是把事情弄得糟糕,可他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在他年轻的时候,在国外学习飞机驾驶时,面对外国人的轻视,他就说:“我不知道你们的标准是怎样定的,但你们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所以,在他能够选择做美国公民的时候,他断然拒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到美国去!”

  在龙启明的子女们的眼里,父亲是一个温和、慈祥的人。他也不喜欢把自己的飞虎队队员的历史拿出来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他们摆“龙门阵”(重庆方言,就是讲故事),讲的都是他当年做飞行员时的惊险故事。可一群孩子都只是把父亲的亲身讲述当作别人的故事,直到后来“文革”抄家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故事里的战斗英雄就是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父亲。
“驼峰”上天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组图)
图:虽有不平凡经历,但83岁的龙启明脸上一派宁静谦和。

  忆当年痛快歼敌 悼战友哀思无限

  险!敌机拦截躲进云层

  龙老的空军生涯就是从“驼峰航线”起步的。

  “1943年战事紧张,盟军飞行员非常紧缺,我在美国接受高级训练3个月,就和另外的21名队员一起,回国投入了实战。”龙老说,当时,由于父母在往昆明逃难途中被日军炸死,他最迫切的心愿,就是直接驾驶歼击机打鬼子。

  然而,龙老未能如愿进入歼击机队,而被编入以美国援华空军为主编队的编队,执行中国-印度的空中飞行任务,穿越“驼峰航线”———由于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物资极其匮乏,这条运输航线,是当时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血管”。

  “这可能是飞行史上最艰难的航线!”龙老感慨地说,航线途经几乎全是海拔数千米的山峰,由于受飞机飞行高度的限制,飞机只能在峡谷中蜿蜒、上下穿行,“由于烟雾弥漫,气流变幻莫测,看不清路而致使飞机撞上山岩,或飞机被气流打翻是常有的事情。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因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因此这条航线也被称为‘制造寡妇’的‘死亡之旅’。”

  除了高山、恶劣气候外,日军战斗机的半路阻截等都使整个行程充满危险,甚至时刻都要面临死亡。有一次,龙老的飞机发现前方有几个小黑点———日本战斗机又来袭击拦截了!龙老赶紧调转飞机钻进了云层里,日本飞机不敢贸然进入,就在外面等着,“当时,敌我双方的战略物资都十分缺乏,可能是日机所带的汽油也不多,在云层外盘旋了一会儿就急匆匆地走了。我逃过了一劫。”

  悬!落地时油量表指向零

  “那时,我和3名不同的美军飞行员编成一组,每天早上7点,从昆明的巫家坝机场起飞,穿过‘驼峰’到达印度亚山姆省,装满物资后再经‘驼峰’返回,往返一次约6个小时。”龙老说,当时汽油供应非常紧张。

  “那时的口号是‘一滴汽油一滴血’,连运输机的用油,都要贡献出来。”龙老给记者算了算———驾着加满880加仑汽油的飞机从印度出发,飞行一个来回6个多小时,飞机每小时耗油量80至100加仑,飞到昆明只剩580加仑,除去再飞往印度的300加仑汽油,剩余的汽油全部抽出来支持前线。

  就这样,仅带着少量汽油的飞行员们,不敢在空中长时间航行。一次,龙老的飞机刚刚飞到印度机场时,正好遇到日机轰炸机场,无法安全降落。飞机在附近一圈又一圈地盘旋,眼看着油用光了,“我已准备冒险迫降了!”此时,正好塔台传来消息,解除警报。龙启明一拉操纵杆,但是飞机已经快没有油了,起不来。最后,飞机靠惯性慢慢滑翔降落,在触地的一刹那间,飞机的油量表指针正好指向“0”。

  悲!每天都有战友葬身驼峰

  也许命运偏爱龙老,至1944年4月调入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时,他在“驼峰航线”上共飞行了2100个小时,多次死里逃生,也从未负过伤。然而,在“驼峰”,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架飞机“掉”下去。

  “每天大家坐在一起说起牺牲的战友变成很平常的事情。”虽事隔60多年,龙老仍然很伤感,“头一天,一些好朋友、好战友还在一起喝酒打牌,谈笑风生,第二天就有人葬身驼峰,尸骨无存。和我一同去美国培训的24名战友,到这场战争结束时牺牲了18个。”

  据悉,“驼峰航线”开通的3年里,为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和超过3万的人员。中美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其中美国空军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1579名。

  龙老说,遗憾的是,1952年结束了九年飞行生涯后,他就一直没有机会重游滇缅地区,重飞“驼峰航线”。

  听说本报摄影记者陈国即将奔赴西南地区进行抗战采访,龙老略为沉思,拉着陈国的手,“请代我向那些长眠在无名山峰的战友敬个礼,转达我对他们的悼念之情!”

  急!警报响起裸体跳上飞机

  1944年4月,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2100小时后,龙老和其他5名中国飞行员一起,被调入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成为最年轻的飞虎队轰炸队队员,主要执行对云南滕冲、缅甸腊戍、安徽立煌、湖北汉口等地日军目标的轰炸任务。

  “我们的飞机飞到3000米高度后,直接俯冲到200至300米,日本的高射炮根本来不及瞄准,所以他们都是用机枪打的。”龙老说,一次他驾驶一架B2去炸日军一个仓库,他把飞机开到400英尺的低空,想打得更准点,结果地面日军一梭子弹把飞机尾巴打了14个洞,“当时要是打中油箱,就完蛋了!”

  飞虎队

  员的生活紧张而刺激,龙老说起当年的“趣事”,“经常飞行员还在洗澡,日机来了,我们立马向外冲,赤裸裸地就跑上飞机,安全带一拉,就起飞作战了。”
“驼峰”上天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组图)
  图:龙启明夫妇和大儿子的合影,此时他已加入“飞虎队”(资料图片)
“驼峰”上天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组图)
图:龙启明带着儿孙返故乡。

  龙启明,

  1923年出生于香港,广东顺德人;1942年8月在桂林考入中国航空委员会“留美空军培训班”;1943年3月开始参加以美国援华空军为主编队的中国-印度空中运输任务,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2100小时;1944年4月21岁时调入美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成为最年轻的“飞虎队”队员;1949年11月9日参加“两航起义”;新中国成立初期,龙启明曾多次执行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公务飞行任务;1952年10月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当时紧张的中美关系,他结束了飞行生涯,转业到重钢集团公司;1980年从重钢退休。此后一直在重庆生活。

  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1942年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开辟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航线从印度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至5500米,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飞虎队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晓航/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