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是溺水还是溺于冷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7:40 新桂网

  新桂网淇河,古称淇水,中原人的母亲河,一条诗河。文人学士、骚人墨客,历来对淇水青睐有加。《诗经》中,采自淇河一带的有39篇之多,直接咏及的就有6篇。然而,就是这样一条美丽的河,一条给我们留下优美回忆的河,却因7月8日一位少年的死,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丑陋和龌龊,叫人油生愤懑。

  这是7月8日下午发生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河使人心灵震撼的一幕——一名少年突然溺水
,赶来的十几位警察因不会游泳而束手无策,“职业营救者”没有4000元就是不救人……在两个多小时的讨价还价中,少年命殒。之后,运尸司机乘机索要运费5000元(新闻详见本报今日17版)。

  这是一起本能避免的悲剧,却因人为的因素而没能避免,其可悲之处正在这里。假如最先来营救的警察会游泳,假如“职业营救者”具有职业精神,先救人再要钱,而不是抱着“救死不救生”的职业理念……太多的假如。

  行侠仗义,救人于水火,是草根阶层的精神;舍生取义,兼爱普惠,是士大夫的原则。这两条亘古以来一直为大众所推崇的原则,两座人生的明灯,近年来却渐渐黯淡了——不拿现钱,职业营救者不救;警察说不会游泳,甩手不管。到底是哪根稻草压死了庞大的道德这匹骆驼呢?

  就像这次少年溺水身亡事件,这一段淇河类似事件每年都有,有时一年多达十几起,按理说,这足以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至少应配备一定的救生工具和人员吧。可事件发生了,营救的人员呢?为什么来了十几位警察,一位会游泳的都没有呢?难道真的都不会游泳吗?学会游泳,对一个警察来说,难道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

  联想到不绝的矿难,联想到频频出现的有毒食品……这些事件中,有多少没有人为的因素?要是有关部门真正负起责来,要是监管这些部门的部门真正负起责来,切实把百姓安危挂在心头,对官员是否称职严加考核,这样的悲剧不是可以少发生点吗?(王伟)

  作者:王伟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