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凌晨:“新青岛号”无人入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8:3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吴晓向 董宽

  2005年7月18日(星期一)

  天气:小雨转晴

  航向:巴生(马来西亚)——八度海峡(马尔代夫)

  凌晨3时30分,马来西亚巴生港,“新青岛号”无人入睡。

  此时此刻,船员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离岸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再过30分钟,“新青岛号”将要离开巴生港,驶向远方的印度洋。

  船长庞海臣早早地来到驾驶台,指挥船员操作离岸程序。三副贲齐军一边察看着雷达屏幕,一边留心收听着电台发出的信息,随时向船长报告情况。水手吴忠良穿着一身橘红色工作服,警惕地站在宽大的舷窗前,密切监视着任何可疑的动向。按照相关航海条例规定,在马六甲海峡这样尚有海盗踪影的地区,船舶离港前必须安排水手专司警戒之职。

  黎明时分,整个“新青岛号”都在紧张忙碌着。集控室里,轮机长马陈武带领着大管轮和机电员监控着机器运转。前后甲板上,大副王晓光、二副方承齐分别带着水手执行着船长发出的指令,在码头工人的配合下解开固定船体的粗大缆绳。就连政委成瑞勇也来到了船尾的甲板,临时承担起水手的工作。

  4时整,两条拖轮牵引着“新青岛号”缓缓地横向移出码头。20分钟以后,这艘巨大的集装箱班轮开始缓慢提升着前进的速度,渐渐进入穿越马六甲海峡的主航道。

  当整个起航工作结束的时候,天幕已经退去了最后一抹夜空留下的深蓝,清晨的海风热情地问候着重新驶入大海的“新青岛号”。虽然尽职的大厨依然按时摆上了早餐,往日热闹的餐厅还是冷清下来,因为忙碌了半夜的船员们刚刚进入梦乡。

  这是“新青岛号”上时常出现的情景。对于21名不同岗位的船员而言,起航的命令就如同军令,容不得半点拖延。在选择远洋的同时,生活原有的秩序就已经被一同放弃了。用庞海臣船长的话说,“新青岛号”执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责任制”,更没有节假日的概念。

  航行在南中国海上,炙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喷泻下来,把“新青岛号”的甲板和船舷烤得火烫。然而,水手们照样进行甲板保养。他们先用电动砂轮打掉甲板铁面上的斑斑锈迹,再涂上一层又一层防锈油漆。不用多久,厚厚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

  做一遍甲板保养至少要用两天时间,一个欧洲航次跑下来,“新青岛号”至少要做好几次。水手长孙和仁摘下安全帽,用裹脸的汗衫擦去满头的汗水:“要想偷懒,直接把油漆涂到锈斑上也能蒙混过去,领导也不可能看得出来。但是,这样做对不起海员这个称号,也不是一个称职的远洋水手。”

  “新青岛号”已经投入运营两年多了,整个船体依然像刚刚下水时一样,这其中浸润着水手们辛勤的汗水。有了这样一支队伍,难怪庞海臣船长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船壳,与世界所有的船队相比,都是一流的!”

  远洋就是这样,无论驾驶台和集控室多么现代化,总要有繁重的清洗、保养和维护工作需要船员去完成。“新青岛号”驶离巴生港之前,大管轮曹永兵带着三管轮、机匠长和机匠进行轮机保养工作。尽管只有一台发电机在运转,四五层高的机舱内依然热浪扑面而来,就连通风口吹进的新鲜空气也是热乎乎的。一旦主机开动起来,这里更是热得如同蒸笼一般。

  我们来到机舱的时候,曹永兵带着大家正在分油机房保养滤油机。这里是全船最热的地方,足足有50多摄氏度。船员们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把滤清器拆下来,仔细清洗后再重新装上。刚刚过了20分钟,我们便已经感到闷热难忍,汗水从头顶流到脚心。船员们却一干就是一整天,每次停靠码头都要把这样的保养程序一项不落地完成一遍。

  ……

  在“新青岛号”上度过的每一天,都让我们对于船员生活有着更为深切的了解。在日落的妩媚、海鸥的嬉逐和异域的风光背后,流淌着这些远洋职工勤劳的汗水,沉淀着抛家别子、远离亲情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就像是一群成熟而懂事的长子,为了祖国的大家庭毫无怨言地孤身远行,把更多的责任默默地扛在自己的肩膀上。(本报马六甲海峡7月18日电/发自“新青岛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