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名教授进山支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9:58 北京日报

  17日上午11时,酷暑逼人,延庆县张山营镇下营村果园。

  “老姚,赶紧的,孟教授来了。”村主任韩艳华朝园子里大喊一声。正在施肥的果农姚明旺扔下手中的活计,闻声赶来。

  当天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66岁的孟昭清到下营村支农的第一天。从市区驱车到下营
,百十公里的路程,老教授一进村,水也没顾上喝就带着两名硕士研究生往地里走。

  “树势太旺。”“没套袋,有果锈。”“怎么没疏果啊?”

  不等老姚开腔,孟教授已经绕着苹果树转了一圈。

  “果园效益怎样?”孟教授扭头问道。

  “去年套了袋的苹果才卖了1块钱1斤,次一点的三五毛钱一斤。孟教授,您看,咋整整哩。”

  “修枝很关键呀。”孟教授从随身携带的蓝布袋里摸出一把橘红色的修枝剪,“喀喀喀”几剪子,几根自来水管粗细的枝条应声落下,“咱种的是果子,又不是柴火,要那么多粗条子干嘛?”

  “咳,俺们这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方法。”

  “修枝讲究疏剪长放,”孟教授又从蓝布袋里掏出一本《苹果优质生产精细管理技术》,翻开其中的一张彩页说道,“你瞧,这是日本一棵27年生的红富士,一棵树上结了2310个果子,1个都有半斤重,人家就是这种修剪方法。”

  望着照片上挂满了红彤彤果实的苹果树,姚明旺惊讶得嘴巴半天合不上,“苹果能长成这样?”

  “你们张山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只要管理跟上,说不定长得比这还好呢。这本书就送给你啦,到冬天剪枝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临出果园,老姚追了上来,“孟教授,您在村里住几天?多早晚能再来?”

  孟教授指着身边的两名研究生说,“以后这儿就是他们的实践基地,有什么难题尽管提。”

  和孟教授一样,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教委、市农委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市农科院、市农学院等单位100多位教授专家带着300多名在校学生组成解困“三农”服务小队,深入到延庆和密云的100余个山村开展科技支农活动。他们将和当地农村建立长期联系,持续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宣讲、成果推广等科技支农活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