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救人英雄”遭遇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0:31 北京青年报

  本报5月28日关于宋凤河事迹的报道

  一个被到处寻找以表感谢 一个27年前舍己救人陷困境今日终获救助———

  头条小评

  感恩,亦是美德

  如果不是媒体的介入,不知宋凤河是否直到今天还在苦苦地等待证人和那一封曾是诺言的表扬信。相比之下,巫溪的那位未留姓名的英雄,却因为遇到了像黄显荣这样的被救者而幸运得多。

  “感恩图报”,这是一句古语。它实际上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如果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连句“谢谢”都吝于反馈,那何谈今后“帮助别人”?尤其是在被别人拯救生命之后,如果还能大摇大摆地拍屁股走人,摆出理所当然的架势,那就更应为整个社会所不齿。对此类现象给予坚决的批判,其实就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最好保护与弹赞。

  宋凤河陷入困境,失职的运输公司和那些消失在人海之中的被救者不能推卸责任;而年过六旬的黄显荣,让公众看到了“感恩”这一美德的现实存在。两相比较,冷暖自知。千万莫忘:感恩,亦是一种美德。

  重庆

  特殊“寻人启事”贴满大街小巷

  这几天,重庆市巫溪县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说它特殊,是因为这份寻人启事满载了一个死里逃生者对救命恩人的感激……

  河水突涨脑子一片空白

  据《重庆晨报》报道,7月17日,贴出这份寻人启事的黄显荣老人,向记者讲述了那个凌晨惊心动魄的故事……7月10日凌晨,60多岁的黄显荣正在打工的砖瓦厂赶工,“没有一点预兆,河水就涌了进来。”黄显荣被河水隔在了屋里。

  “那水涨得太快了,不一会儿,水就涨到我的胸口。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心想这次死定了。”

  中年男子救人后悄然离开

  就在黄显荣备感绝望之时,一个中年男子的到来改变了黄显荣的命运。“由于天色太黑,我也没看清那人长什么样,只知道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赶来的。”据黄说,那个中年男子骑着摩托经过看到此种情形,马上停车,丢下摩托下水,奋力游到他的身旁,将他拖回了陆地上。

  就在大家围住黄显荣询问情况时,那个救人的中年男子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就骑着摩托悄然离开了现场。

  希望找到救命恩人

  随着身体的慢慢康复,黄显荣希望找到救命恩人的心情也愈加迫切。“毫不夸张地说,那个人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他,我当时肯定被水冲走,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呢。”黄显荣现在有些后悔,当时,竟然连一句“谢谢”都没来得及跟救命恩人说。黄显荣说,现在惟一的想法,就是找到那个中年男子,虽然自己没有多少钱财可以对他表示感谢,“但是,我一定要面对面对他说一声‘谢谢’。”

  吉林

  昔日救人今获救助

  新华社长春7月18日电 27年前舍身救人,现在身患重病、家庭陷入困境的吉林农民宋凤河终于获得救助。7月18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奖励部主任高卫兵专程来到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公拉马村,看望并亲切慰问了当年英勇救人的这位英雄。

  得知宋凤河的家庭境况后,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为他送来了3万元慰问金,吉林省及吉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也分别送来了1万元慰问金;吉林市龙潭区政府也送来了5000元慰问金。

  1978年1月,木匠出身的宋凤河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前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林场打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乘坐的从齐齐哈尔开往碾子山方向的客车途中突然起火,并很快蔓延到整个车厢,危急时刻,车内的宋凤河在无法正常打开车窗的情况下,用随身携带的木工用的斧子砸碎车窗,并同时对车内乘客展开救援。待车内乘客全部脱离危险后,宋凤河才跳出车外。由于宋凤河的勇敢行为,及时避免了一场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因在大火中受伤,宋凤河暂时回到了家乡,此后多年,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不幸的是,1997年春节前夕,宋凤河在驾驶家用三轮车时突发车祸,右臂骨折,几经医治没有痊愈,落下了残疾。2004年,宋凤河又身患重病,双腿股骨头坏死,只能靠拄双拐走路。几次大病不仅花掉了宋凤河家中所有的积蓄,也使整个家庭生活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今年2月下旬,新闻媒体首次披露了宋凤河鲜为人知的救人经过,并刊登了这位救人英雄希望能够找到当年证人的报道。宋凤河的有关情况经新闻媒体披露后,受到了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及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的高度关注。6月10日,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专门致电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要求迅速查明宋凤河见义勇为情况。

  6月中旬,吉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专程派人赶赴黑龙江省,先后到齐齐哈尔市中通公交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通达客运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详细调查,并到内蒙古扎兰屯市哈拉苏镇等地走访了当年的证人。经调查,宋凤河讲述的救人情况属实。

  class=B14 colspan=3>

  作者:丁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