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铁骨雄心铸动力———记全国劳动模范、玉柴发动机一厂副厂长林杰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0:41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本报记者 詹丽萍 黄尚宁
铁骨雄心铸动力———记全国劳动模范、玉柴发动机一厂副厂长林杰军(图)
林杰军(左)在车间指导生产工作。(本报记者 谢艳红摄)

  玉柴,一个在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在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有企业领导者高瞻远瞩的引航,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还有更多踏实苦干、坚韧不拔、敢于创新、顽强拼搏的员工,为实现玉柴的一个个新跨越,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奉献。

  从一名普通的木工场带锯工,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从一名朴实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林杰军就是千万玉柴工人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员工之一。他在玉柴成长的每一步,都折射出在玉柴以人为本的环境中,中国产业工人为振兴民族工业,追求永无止境的英雄本色,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以及乐于奉献的高尚风格。

  从一名普通的日工做起,林杰军以钢铁般的意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林杰军出生在广西桂平社坡镇太安村,一个美景如画的小山村。那里依山傍水,远离城市的喧嚣,村民赖以生存的方式还是牛耕农作,靠勤劳的双手吃饭。在这种民风纯朴的山村长大,父母教育林杰军最多的就是干什么都不能省力,农村人有的是力气,要舍得出力。也就是在这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林杰军在心里种下了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怕吃亏的种子。

  看着贫困的家庭,林杰军高中毕业后,便回到家里务农。1991年春节刚过,一直渴望到城里当工人的林杰军听到一个好消息,玉林柴油机厂招收工人。来不及犹豫,他便和一大帮想进城当工人的农村青年,兴冲冲地来到玉林报名参加体检。5月,他被通知到玉柴上班。

  林杰军来到玉柴做了一名日工,被安排到木工场做带锯工。从工种到待遇,在当时的玉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了。

  木工场是专门生产柴油机包装箱的,带锯工就是把木头锯成一块块,用于做包装箱。这是一份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累活,每天,窄小的工场里,木屑尘沫飞扬,在刺耳的机器切割声中,林杰军和工友一起把几百斤重的大木头放到机器里,眼和手都随着机器转动,那是不能有丝毫分心的。强烈、紧张的劳动,令林杰军每天都是大汗淋漓,每当这时,他耳边就会回响起父母的叮嘱:“不管是什么工作,一定要把工作做好!”牢记着父母的教诲,林杰军从踏进木工场起,自己就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干。在技术上,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掌握带锯工的关键要领;在工作中,他勤劳苦干,十分卖力。到木工场不久,林杰军不仅熟悉了带锯工的工作要领,还学到一手漂亮的木工活,成了木工场的一名生产骨干。

  90年代初,玉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机器情有独钟的林杰军萌生了学习柴油机技术的念头。1993年,林杰军看到公司需要大批调试柴油机的试机工,便自告奋勇找到有关领导,要求到试机车间当一名试机工,学习柴油机的有关知识。领导同意了,这个消息让林杰军高兴了好几天。

  第一天上班,林杰军特意提前几分钟到了车间。可一进试机车间,却发现带他的梁师傅比他还早。“不行,不能让师傅比我来得早,明天要提前半个小时来。”林杰军暗暗在心里给自己下了命令。结果第二天,他硬是赶在梁师傅来之前第一个来到车间,并仔细做好各项试机前的准备工作。没想到,林杰军这个小小的举动被梁师傅看在眼里,便对这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小伙子产生了好感。

  打这以后,林杰军每天上班都会比师傅提前半个小时。试机工的工作,就是把柴油机装配好后,放到专用的调试台架上面,根据柴油机的耗油、排放量对装配好的柴油机进行测试,看是否合乎测试要求。测试过程看不见,摸不着,完全凭个人对柴油机性能的了解去判断,这对林杰军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种。在试机车间,林杰军以勤动手、爱动脑的好学苦干精神赢得师傅们的倾心帮教,都乐意放手让他大胆试机,而林杰军在工作中的表现也让师傅们刮目相看。在试机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时候,他能做到“一看二思三请教”,把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弄个明白,不轻易把问题推给别人。师傅们还看到,这个勤奋用功的年青人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他不仅在上班时间尽心尽力把试机工作做好,下班了,他还铆足劲拼命“啃”试机方面的技术资料。很快,林杰军就摸清了柴油机的特点和脾性,成功地采用“断缸法”,对柴油机故障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试起机来得心应手。

  1994年,随着玉柴柴油机的销售日益旺盛,试机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新的试机工场已远远不够用,只好把旧的试机工场也用上了。当时的旧工场有18台机子在转动,温度高、噪音大、油烟浓,环境条件很是艰苦。而新的试机工场里每间只有两个台架,试机环境舒服多了。自从有了新的试机工场后,不少试机手都不大乐意到旧工场去了,但林杰军却主动要求继续留在旧工场进行试机工作。本来,在这种高噪音的试机环境中,按行业要求,每天只须工作5个小时,而林杰军却总是主动要求加班,时间更是长达14个小时,试机期间共加班188班次。(下转A2版)

  (上接A1版)

  试机是一个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工作。在气温达到40~50度的高温中,一个人就是不干什么活,呆在那里都会感到很不适应,再加上震耳欲聋的噪音,黑乎乎带着柴油机味道的浓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没有铁一般的意志,是不能坚持下来的。林杰军就在这样挑战人的体能极限的工作环境中,天天都保持旺盛的斗志,坚持在试机的第一线,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铁人。仅1994年,林杰军试机就是别人平均数的三倍,也就是说,别人试一台机,他试了三台。当初,很多人看到林杰军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拼命干活很是不解,问他到底图什么?

  其实,当时的林杰军想法很单纯,就是学一门技术,像王建明董事长一样争第一,还有就是要学习车间里的那些共产党员,在试机车间中做个获得试机机会最多的人。如果说还有点私心杂念,那就是想多挣点钱给家里。毕竟,试机获得的钱比在农村干活容易多了,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需要钱。正是这样的念头,让林杰军不知疲惫的工作。说实在的,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中,林杰军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尤其是有几次生病时,走出家门,他就有过请假回去休息的念头。可一踏进火热的车间,他的心情又激荡起来,那种要争第一的信念油然而生,并完全扩展开了。

  林杰军高昂的斗志和钢铁般的意志,感动了工厂的领导和所有员工,一致通过授予他“公司劳模”的光荣称号。得到肯定的林杰军,工作劲头更足了,对试机工作更是如痴如醉,将啃“骨头机”作为一大爱好,对技能追求更加精益求精。从1994年至1996年,连续三年时间,林杰军不仅是试机车间上班时间最长,试机最多的人,而且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成为玉柴有名的“试机大王”。与此同时,林杰军还先后获得玉柴劳动模范、广西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玉林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等一系列荣誉。

  获奖后的林杰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自己争第一,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他还把自己几年来的试机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今,林杰军的徒弟蓝伟球也已锻炼成长为玉柴的劳模。

  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林杰军为玉柴事业的发展,不断地超越自己,致力于技术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出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辉煌业绩。(小标)

  1997年,业务拔尖的林杰军被委以重用,走上了管理岗位。他的工作重心也从原来的苦干累干转移到管理和改革创新上来了。

  林杰军当上工厂管理干部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在上任工段长之初,顶住巨大压力,大力提倡三项改革,大胆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做法,秉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百分百兑现新的分配机制。当时,工人干好干坏一个样,林杰军见了便决定实行按劳分配,没想到方案一提出来,马上就遭到一些工人的极力反对:“你林杰军出什么风头?当初某某领导搞了好几年都不行,你才上任几天就想创新,办不成!”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林杰军却依然坚持进行改革。结果一个月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干活多的员工收入比原来提高了三倍,于是,得到高收入的工人干活更积极了,没有得到高收入的工人也在暗暗下工夫争赶先进,整个工段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的劳动热潮,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这一困扰玉柴多年的固疾。当时,厂里积压了几百台有故障的柴油机,放在工厂一角,不仅占用了资金,也占用地方,这令工厂领导十分头疼。怎样处理这些故障机,让它们有用武之地呢?林杰军经过调研,提出处理故障机的改革,坚决施行返修工调动机制方案,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多年积压下来的故障机问题。这所有的一切,为后来发动机一厂制订和施行百分之百浮动的分配制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随着对柴油机习性的深入了解,林杰军觉得柴油机也是挺通人性的,看、摸、闻、诊等等这些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手段,在判断柴油机是否正常时也派得上用场,一旦熟悉了柴油机的原理,完全可以给柴油机“看病”,还可以根据柴油机的原理去创新。有了这样的想法,林杰军立志于加快柴油机改革创新的念头也日益强烈起来。可在大学生成堆的玉柴集团里,他一个高中毕业生去搞创新,有这个实力吗?于是不少人投去怀疑的目光,有的甚至私下里称他是个“疯子”。每当此时,林杰军总是笑着回答说:“只要我进行改革创新的项目对工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好处,就让我做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吧!”

  正是这种执着的改革创新精神,1998年,担任车间主任的林杰军和车间的技术员,只用2万元就成功地将车间的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安装好,为公司每年节约水费30万元。也在这一年,林杰军看到工人装完一台柴油机的上下零件都要用手来摇动装配平车,每装完一台柴油机零件须重复几十圈,非常累人费力,便向技术人员提出,能不能根据装配柴油机的要求改进一下装备手段,采用机械化设备减轻工人们的劳动量?为了使这个目标变成事实,林杰军同车间技术员日夜攻关,经过多次研制操作,终于发明了用于柴油机装配零件用的“翻转机”,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就在1998年,对党怀有深厚感情的林杰军在当时总长厂支部书记(现任玉柴股司党委副书记)唐振芳的介绍下,经过一年的考验,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站在鲜艳的党旗下,林杰军心潮澎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从这以后,林杰军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不仅积极参加高等教育学习,而且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上,加大了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改革步伐。

  1999年,林杰军上任发动机一厂副厂长,主管生产和安全。当时玉柴柴油机年产量逐年增加,发动机一厂承担了玉柴80%的生产任务。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林杰军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不仅主动带领技术人员攻克难关,而且吃住都在工厂里,硬是从原先每天生产250~300台,提高到每天生产800台,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生产任务。

  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加,从2002年开始,企业每年都开展生产大会战。在这期间,林杰军创造性提出了非常时期的非常想法:管理人员24小时值守车间;一线员工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作战,实行提前接班的无缝转班法,有效地利用可能流失的一分一秒;生产部门按小时排产,一旦某种零件不及时到位,马上接着装下一个机型,这种不间断的排产方式有效保证了工序的衔接;每晚召开管理人员的生产协调会,听取有益于生产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日事日清。所有这些做法,有效保证了玉柴月月按计划产出。

  多年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林杰军深知,管理干部只有深入了解员工心态,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才能取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他长期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员工疾苦,为员工办实事:在各工段的生产现场设置班组学习园地,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工人长时间劳作,精神疲倦,他便在生产车间添置音像,既舒缓员工紧张的神经,又陶冶了情操;在生产任务相当繁重时期,林杰军提出为员工统一开饭,确保员工吃饱吃好;在员工挑战极限保产出的非常时期,他又要求工会每天为员工提供凉茶、发放牛奶鸡蛋,保证员工的营养需求。

  2002年,很多客户偏于青睐个性化的发动机机型,玉柴生产的发动机面临改型。为了保证公司改型机的质量,降低公司成本,林杰军结合自己在木工场工作时看到的一些可以模仿的经验,提出了用布沙轮加工机体刻字的做法。当时他提出这个想法后,马上遭遇到强烈的反对:“林杰军,你简直是疯狂透顶了,那是打印木头的做法,怎能用在机器上呢?弄不好,公司要损失几千万。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林杰军还是坚持他那种干事业的“疯劲”,不理会旁人的冷言冷语,敢于践行自己的诺言,固执地钻研,经过反复试验,用布沙轮加工机体刻字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用在机器上,质量达到机加工水平。他和车间技术人员创新发明的这一做法一直被公司采用,几年来,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为公司创造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在管理上,林杰军也非常讲究艺术。据他身边的人说,在他手下工作绝没有被逼干活的感觉。他的管理艺术主要表现在身先士卒方面,大大调动了员工的上工积极性。如今,虽然取得了诸多荣誉,林杰军在同事面前还是保持低调,他最想的是如何最大地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效益。他林杰军这种大胆创新的举动,深得董事长王建明的赞赏,在一次聚会上,听了林杰军的汇报后,王建明哈哈大笑说:“林杰军是个疯子,杨建军(玉柴营销公司总经理)是个大疯子,我是个超级疯子,为了玉柴事业的大发展,让我们一起疯吧!”

  林杰军敢于不断超越自己,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去不断磨练自己,争当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以一种干事业的冲劲和“疯劲”,做出了诸多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那顽强、求实、开拓、创新的作风,感染了发动机一厂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带领下,全体员工的素质也有了质的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加强了,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战而无怨的“铁军”队伍,成了玉柴的样板工厂,产量连年攀升。2001年完成了年产6.3万台的生产任务,2002年完成年产11万台,2003年完成13万台。2004年,全厂共完成生产发动机14.5万台,为玉柴实现产销22万台、经营突破百亿元大关立下了赫赫战功。与此同时,也为林杰军赢得了许多荣誉,2001年他被评为广西劳动模范,2003年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他又获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隆重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与合影慰问。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玉柴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为每一位有抱负的玉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15年的奋力拼搏,让林杰军在玉柴宽阔的天空里任意飞翔,(小标)

  多年来,玉柴坚守“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的企业理念和“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服务宗旨,从而使公司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顽强地向前发展。这也是玉柴在五十多年创业史中创造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玉柴对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我玉柴,兴我玉柴”、“敬业爱岗,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优质高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构成玉柴优秀企业文化内涵中的主要内容,为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和施展才华提供了发展平台。

  我们在林杰军工作过的木工场采访时,工人老杨对林杰军的印象非常深刻:小林这个从农村来的年青人,特别能吃苦,干起活来很卖力,从来不见他叫过一声累,领导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点都不怕吃亏。

  曾经在试机工场当过林杰军师傅的老梁,对当年林杰军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他无论什么时候干什么,都是生龙活虎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疲倦,整个人就好像是用钢铁炼成似的。

  在林杰军工作过的试机工场,当年的徒弟的小蓝,对师傅依然充满感激之情,他说,像林杰军这样既精通试机技术,又毫无保留传授给徒弟的师傅很难得,跟他在一起,不仅学到了本事,而且学会了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好品质。

  在玉柴发动机一厂繁忙火热的车间里,工段长老谢谈起林杰军,更是直夸不已,其实林杰军每搞一项改革创新,都会受到不小的阻力,但只要是他看准的事情,他就一定会坚持到底,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真汉子!

  车间技术员小郑在说起林杰军时,也表现出异常敬佩,林杰军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钻研柴油机的劲头比谁都大。很多次,林杰军要在柴油机上搞创新,许多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认为不可能,但他凭着一股子犟劲,硬是执着地把事情做下去,并做出了成绩。他那种创新发明的“疯劲”确是值得学习。

  面对众人的赞誉,但林杰军觉得,玉柴给每一位员工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你尽心尽责去做好了,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自己能在玉柴有所作为,是玉柴宽松、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了让人成长的大舞台。在这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有理想,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一名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林杰军对玉柴充满感激之情,他对员工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对父母,一对是给予生命的生身父母,一对就是养育我们的玉柴父母。在他看来,这两对父母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无论他做多少事情回报都是应该的、值得的。

  正是因为对玉柴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林杰军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热情。那是1997年,玉柴发展暂时遭遇困境,很多岗位都放长假,工人们三个月才轮流上一次班,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当时不少人都选择离开玉柴。然而,林杰军始终坚信,玉柴只是暂时遇到困难,一切很快都会过去的,所以他什么也不顾地,依然像过去那样钻研业务。旁人见了,纷纷笑他“痴”,可他根本不当一回事,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在他看来,玉柴就是他的养育父母,不管是贫还是富,他都永远热爱她。

  付出总有回报。忘我的付出,终于为林杰军赢得了更多的荣誉,多次被公司评为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并被多次安排到外地旅游。可这么多年来,林杰军一次都不肯出去旅游。每次开完表彰大会回来,他就一头扎进车间去。仅旅游费用这一项,就为公司节省下两万多元。不少人笑他“傻”,林杰军却有他的理由:“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但国家和玉柴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我无以回报,唯有不断地加倍努力工作,才无愧于国家,无愧于玉柴,才无愧于作为一名玉柴人。”

  多年来,林杰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踏进玉柴开始,他就抱着争第一的念头,一心一意在工作岗位上奉献,比力气、比意志、比技能、比创新;当上劳模和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后,林杰军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从言行举止到工作职责,他都给自己定下高标准。至今,他上班依然坚持早出晚归,依然坚持凡事带头以身作则,仅2004年一年,为了生产,他就在工厂车间办公室住了200多天,那种孤独和寂寞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他从来没有请过一天探亲假、年假和病假,即使是生病的时候,他也用铁一般的意志顶住。在他看来,一点小病痛算不了什么!只要人的意志不倒,病痛也会被击退。在他的人生安排表上,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对玉柴生产的每一个型号的柴油机他了如指掌,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性脾他熟记于心。

  林杰军是玉柴出了名的工作狂,这么多年来,教育孩子,打理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在爱人一个人身上了。刚到玉柴的时候,夫妻俩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林杰军整天忙着在工厂上班,全家十天半个月也难得见一次;后来好不容易把妻子和孩子接到玉柴来了,家里人本以为全家可以多有点的时间在一起了,可没想到家人见面的机会是多了,但无论家里有什么事情也别指望他帮忙。林杰军天天“耗”在车间里,不是搞改革就是在进行科技创新,比以前更忙。尽管妻子是个懂事理的贤内助,对丈夫的工作也很支持,但看到林杰军总是没日没夜的为工厂的事情忙碌,连节假日也没有时间陪陪家人,时间久了,也很是不解:“老林,为什么你总是有那么多的事情干?”每次,林杰军则开导妻子说:“我是从农村来的,刚到玉柴时什么都不懂,现在在玉柴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得到那么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荣誉,玉柴就是我们的养育父母。现在,玉柴要大发展,总会有许多新的挑战。我就是把全部精力放进去也不足以回报玉柴对我的厚爱啊!”但面对孩子渴望的眼神时,林杰军却觉得自己欠孩子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玉柴机器,王牌动力”,林杰军在玉柴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是这样舍小家为大家,以钢铁般的意志,以敢为人先的拼劲,以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续写着“王牌动力”的感人篇章。他在玉柴走过的每一步和取得的成绩,都深深地烙上了玉柴企业文化发展的印迹。

  15年的奋力拼搏,忘我奉献,玉柴让林杰军一名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青年变成了一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冲劲十足、事业有成的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林杰军不仅是玉柴在新时代企业改革发展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典型,更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为民族工业振兴追求无止境的真实写照。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宋建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