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相关部门出台文件要求工程先起好学名再开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2:17 龙虎网

  【龙虎网讯】南京人都知道城东干道,可外地人要在南京地图上找“城东干道”却根本找不到。其中的原因就是城东干道是这条道路的“乳名”,自然登不了大雅之堂,“龙蟠中路”才是这条路的“学名”,可由于“乳名”先入为主,正式的“学名”倒被放在一边了。我省有关部门昨天出台文件,以后这种本末倒置的事再不允许出现了。

  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负责人薛光说,照理说,“乳名”只能在家叫,出外还得使用“
学名”,可现在不少道路的“乳名”先入为主,以后再取“学名”,想改,却积重难返改不过来。他认为,“因为我们的地名工作一般都是事后命名,也就是等工程结束后,再进行命名,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尴尬”。

  薛光说,“学名”闲置不用,“乳名”倒深入人心,弊端很多。首先,“乳名”没有文化内涵,也没有反映出当地特色。其次,地图上、路牌用的是“学名”,人们口头说的却是“乳名”,容易给一些不知情的外地人出行带来不便。而且,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道路日新月异,新的“乳名”不断涌现,又没法在地图上探个究竟,甚至连很多南京人也搞不清“新街口四环路”、“经六路”、“纬九路”究竟何指了。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昨天,负责地名工作的省民政厅和负责规划工作的省建设厅联合签发文件,决定改事后命名为事前命名,也就是一个工程要先起好“学名”再立项、开工,公开使用只能用“学名”。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未经审批的“乳名”,必须注明是“乳名”。

  该文件规定,我省从今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完成地名规划工作,做到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使用经过专家论证、政府审批的地名,实现地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层次化、序列化。

  省地名办负责人呼吁——

  三桥该起“学名”啦

  根据昨天省有关部门出台的新规定,新建道路、桥梁等必须先起“学名”再立项、开工,以有效避免“乳名”先入为主,“学名”闲置不用的尴尬。可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一些正使用“乳名”的道路、桥梁,该如何解决历史问题呢?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负责人薛光。薛光说,对于城东干道、城西干道、新街口四环路等已经建成但另有“学名”的道路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标准地名意识,改用“学名”。时间一长,还是有希望改过来的。对于三桥、四桥等尚未建成仍没有“学名”的,应该及时命以一个好听的名字。特别是三桥,现在还没有正式开通,“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他告诉记者,用数字命名桥梁,没有文化品位,比较平庸。三桥是南京人的骄傲,这样一个令全国都瞩目的大桥仅用数字来命名,没体现出南京的历史文化。如今,整个长江江面上至少有52座“顶级”桥梁,除了南京的大桥、二桥,武汉的大桥、二桥,其他的都不是用数字命名,而大多都是以当地的主地名命名。上海黄浦江上的桥也没一个用数字命名。而且,用数字命名桥梁,指位性不强。大桥、二桥建在那里,很多人都知道,可三桥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具体位置。如果给三桥起一个指位性较强的名字,比如大胜关长江大桥,人们一听就知道,这座桥建在大胜关附近。另外,用开工先后顺序命名桥梁,容易出现排序错乱。按照现在对四桥、五桥的规划,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五桥、三桥、大桥、二桥、四桥,这不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薛光建议,给三桥命名,应参照南京本地的历史文化特征,体现“反映历史、体现规划、方便群众、好找好记”的基本原则。而且,不能再等一座桥建成后再起名字,而应该在工程立项之前就想到地名问题。特别是对过江隧道、跨江桥梁等有影响的大工程,更要从规划上超前考虑好。

  法规滞后导致“乳名”盛行

  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负责人薛光说,我国有明文规定,要求使用正式的标准地名,可由于相关地名法规滞后,没有具体处罚办法,导致“乳名”盛行。

  目前,在公开报道中屡屡看到城东干道、城西干道、新街口四环路、经四路、纬八路等,这些“乳名”与“学名”相混淆的程度让人吃惊。经四路具体是哪条路,不少人都说搞不清楚,有的说是热河路,有的说是江东北路。实际上,经四路、纬八路等都不是单指一条路,而是指南京城的道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框架,如经四路指的是热河路—热河南路—三汊河大桥—江东北路—江东南路—马东广场,从北到南这条框架。

  “乳名”盛行是由于没有相关规定吗?其实不然,记者查到,1996年民政部制定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告、文件、证件、影视、商标、广告、牌匾、地图以及出版物等方面所用的地名,均应以正式公布的标准地名为准,不得擅自更改。”

  薛光说,尽管有明文规定,可由于没有具体的处罚办法,这条规定执行得很不理想。而且,由于没有相关处罚规定,有些建设单位迟迟不来申报“学名”,从而加剧了“乳名”的盛行。(来源:南京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