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战场" 记奥体中心工程吴鼎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12:17 龙虎网

  【龙虎网讯】近3年的紧锣密鼓建设,留下了能工巧匠们无数的心血。近日,记者来到奥体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采访了总工程师吴鼎贤。62岁,头发花白,手中电话刚放下又接起,办公桌上,记录着奥体“成长”的资料和图纸小山般堆得老高。

  全程跟着方案跑

  谈到奥体中心的建设,吴总打开了话匣子。“奥体中心建在长江改道冲积而成的河漫滩地区,500年前,这里曾是长江。在这里建大型建筑,要非常谨慎,非常用心。”

  吴鼎贤说,建设当中,体育场钢结构尤为复杂。当时,首先使用的方案便是由澳大利亚HOK设计公司设计,在这之前,这一方案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是空白。“方案是否成立心里没有底,每天吃睡不香。”为此,设计单位图纸出来以后,吴鼎贤主动配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用4个不同的软件对方案审计、校对、审核,并邀请国内院士、专家、博导审查7次,还专门制作1:20的力学模型和1:l足尺节点模型反复进行力学加载试验,这才得出“方案可行”的结论。从拿到方案,到方案的审定,吴鼎贤几乎是每天跟着方案上下会、进出实验室。

  “如此浩大的工程,心都提到嗓子眼儿”

  奥体中心建设进入钢结构吊装、拆除胎架支撑等“关键特殊时期”,工地上总少不了吴鼎贤的身影。他说:“这几个阶段是工程成败的‘分水岭’,稍有不慎,就会有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当时真可谓心都提到嗓子眼儿。每天都要开几次会,精确计算数据,全面研究措施。”其间,他还日夜兼程,前往广州、上海等城市调研国内大型体育场馆。

  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坚守在工地,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吴鼎贤幽默地表示已习惯了这种“战场”、“阵地”般的建设。最忙的时候,他晚上9点才能走出指挥中心,还不忘将计算数据、资料一并带回家。晚上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第二天要开哪些会、见哪些人、打哪些电话、有哪些问题统统记录在案。他笑着说,“如此浩大的工程,离不开精雕细琢。”

  15年没有离开“战场”,建起40万平方米优质建筑

  采访中,吴鼎贤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人生的一段插曲。1991年,留学美国的他刚刚拿到硕士学位,正准备读博,却收到母校南京大学校长的来信,信上说学校需要管理人才,请他回国。他没有犹豫,当下买了回国的机票。回国不到两年,浦口的一处荒芜在他的手中变成了一座公园般的南大分校。

  从那一时间起,他便再也没有离开建设的“战场”,在建设工程管理上一干就是15年,亲手“浇灌4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生根发芽”,从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说到这里,吴鼎贤眼中流露出自信。他告诉记者,15年来他时常告诫自己,“工程管理上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一个漏洞。”

  作者:刘远

  (来源:南京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