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 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4:38 东北新闻网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如何破解发展中社会不可避免的“二元”结构矛盾?城市化当然是根本出路。而城市的“新芽”———小城镇便是农工商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最好的据点。在这里,小城镇既是接合部,又是锁钥。于是,我们看到了鞍山不断加快的小城镇建设步伐,以及新建城镇里的公园、健身操和市民化的文明。现象的背后,是小城镇发达的工商经济,和日渐缩小的城乡差别。

  “老栓动物园的狮子怀孕了!”这是进入7月以来海城西柳镇的老百姓们谈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老栓动物园,是农民赵正栓花了300多万元建成的,园中300多只种类不同的动物每天吸引许多村民前来参观,园内优美的景色也令人流连忘返。宽阔平整的柏油路两侧,一幢幢色彩雅致、时尚现代的住宅小区可以和大城市住宅相媲美。这就是记者在海城西柳镇见到的景象。随着鞍山市小城镇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已拉近同城市的距离,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渐打破。

  小城镇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在海城西柳的万方园公园里,绿草茵茵,乐曲悠扬,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有的在健身器械上弯臂伸腿,有的伴着音乐节拍跳着扇子舞……在流经公园的八里河畔,坐着一位位垂钓的村民,儿童游乐场里到处荡漾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眼前这情景,和人们想象中农村景象大相径庭。

  原来流经万方园的八里河是一条污水河,两岸垃圾成山。经过几年治理,这个公园总占地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内有绿地12万平方米,人工湖、健身广场、音乐喷泉、雕塑小品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5000株树木、十余万株鲜花把这个河滨公园打扮得分外妖娆,成为西柳镇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西柳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公园免费向村民开放,白天晚上吸引许多村民来此休闲。在鞍山的西柳、南台、牛庄、腾鳌等地,小城镇建设使农民开始过上城里人的日子。

  据鞍山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鞍山农村城镇化步伐正不断加快。全市城镇人口达到58.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6.1%。全市涌现出一批以西柳、南台等为代表的国家和省级小城镇建设先进典型,初步形成了以海城、台安、岫岩和千山区政府驻地为中心,以西柳、南台、牌楼、腾鳌、黄沙、新开、偏岭、宁远、东鞍山等重点镇为骨干,大中小城镇相配套的城镇体系框架。

  ( 辽宁日报 金荣生) [编辑: 钱文胜]1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破解“二元”结构矛盾鞍山小城镇建设加快速度(组图)
  村庄像都市,时尚进农家。目前,全市村镇已有10座公园和游园,越来越多的小城镇村农民正在品味与以前大不相同的生活滋味。小城镇建设还提升了城镇的形象和综合品位。如今,走在西柳大街上,每4个人中就有3个是外地人,目前已有5万多外地人移民西柳。

  城市化带动农民就业

  鞍山市加速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海、台、岫的很多乡镇围绕境内的镁砂、滑石或岫玉、铁矿等资源,开发矿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小城镇建设,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农民就业。

  全国闻名的西柳市场由最初的露天市场发展到现在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拥有1.6万个摊床的全封闭市场,日交易额达6000万元,辐射全国20多个省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典型的市场牵动特点。台安西佛、高力房和岫岩山区的新甸、兴隆等镇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海城感王镇原来以种植淡季菜闻名,现在全镇办起的轻纺企业就达3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产值达63亿元,占全镇经济收入的95%以上。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新甸镇发展壮大起来的鞍轮集团,大批的用工,使新甸这个有8000劳动力的山乡小镇,有6000余人成了企业工人。10年前,新甸镇仅有星星散散的几个个体业户,如今镇里在南、北、中的位置都兴建了农贸市场,并设有摊床千余个,吸引了1047个个体业户进场经营。原来镇上只有4栋楼房,现今仅商品房建筑就达18万平方米。

  让农民过上更文明的生活

  7月初,千山区实施农村垃圾统一管理、集中清运的做法,让农村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样,每天早晨拎着垃圾袋到垃圾投放点,中午前就会有人全部清运干净。记者在中所屯村看到多处用水泥砌筑、刷着蓝油的垃圾箱,离村民家门就10多米远。村民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只需把生活垃圾投到垃圾箱里,就有环卫工人用推车把垃圾运到村里的垃圾转运站。有了这个转运站,原先的垃圾山没了,村路变整洁干净了,村民们也相互监督,爱护环境了。据区环卫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试点的3个镇,每天垃圾清运量在90余吨,可以做到日产日清。

  区城建局的同志介绍说,今后,将通过区设环卫处、镇设环卫所、村设环卫站三级管理“一条龙”作业,把全区村屯垃圾彻底运出村屯,统一排放到该市规范的垃圾排放场所———羊耳峪垃圾场。根据村屯大小,每个村平均设立安放垃圾箱5个,或者由村民自包垃圾袋定点放置,环卫工人推车收取,再送到村里的垃圾站,由环卫装载车统一运往垃圾场。平均每个村聘用环卫工人6名左右,聘用工作由村镇负责,工资在每月450元。根据计划,年底将有40个村成立环卫站,有望解决农村就业240人。目前,千山区已投入600多万元购置3台垃圾压缩车和1台铲车,建起两个垃圾中转站。(辽宁日报金荣生) [编辑: 钱文胜]

  2(来源:东北新闻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