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他开始与时间赛跑 宁波七旬老人成为慰安所调查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6:08 都市快报

  宁波江北区最繁华的玛瑙路一带,有一圈围墙圈着一片空旷的废墟。

  哪怕是在这里居住多年的人都不知道,废墟东南角“伛偻”着的一幢破旧老式两层楼房,曾是日军在宁波设立的慰安所。

  原本,宁波还有两处这样的历史屈辱见证,但已随着城市拆迁而消失。

  消失的还有人们的记忆。如果不是现年71岁的宁波普通老人王景行,恐怕大部分人不会知道宁波曾有慰安所存在。

  从1997年起,王景行开始对侵华日军在宁波设立慰安所的种种罪行,展开独立调查,因为那段历史鲜有记录,而当事人一个个离去。王景行说:我是在跟时间赛跑。

  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1年,宁波沦陷。1943年,王景行被迫辍学,开始在一家“参糖”店当起学徒工。有一幕记忆挥之不去:当学徒工的他,一天送货到旗杆巷47号的傅家房子,来接东西的是一日本老鸨,40多岁,穿着和服,踏着木屐,一副生活富足的样子,而房间里面不断传出中国女子的惨叫声。

  别人告诉他,那里是慰安所,是日本鬼子寻欢作乐的地方。

  1997年,离休后的王景行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从儿时记忆着手,调查日军在宁波设立慰安所的种种罪行。

  王景行对记者说调查的原因是: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对这些历史进行记录,那么下一代人就可能无法知道真相。

  记者从宁波档案局了解到,宁波的地方志,以及大多数关于日军侵略宁波的资料中,确实都没有提及有关慰安所的资料。

  第一个被发现的慰安所

  被拆后成了天一广场一部分

  走上调查之路的王景行,发现的第一个宁波慰安所遗址是“海曙区旗杆巷47号傅家”——那正是小时候记忆中日本老鸨出现的地方。

  为了了解更详细的材料,王景行对这里的老住户采取了一家一家的走访。最终,从当时80多岁的应才法等7名老人那里得到确认:日军侵占宁波后,就把47号傅家房子当作了日军军官俱乐部;那楼房共有30多间,是二层洋房,里面全都为金漆地板,装潢考究,原本是主人用来作为“喜庆礼堂兼旅社”的,但因为地处市中心,又在隐蔽小弄,所以日本人就用来当作淫乐窝。

  应才法老人回忆说:那时那些窗前灯影下常能见到日本人挥动的军刀。

  随后,王景行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希望能将其作为“历史屈辱见证”保护起来,有关部门虽然也承认该房子有其历史价值,但具体措施迟迟没有着落。

  2001年,随着天一广场的建造,旗杆巷47号傅家房子也被写上了大大的“拆”字。

  慰安所至少有三家

  王景行坚决反对因建设而破坏历史遗存,更何况是关于日军侵华的见证。于是,他开始着手调查曾在宁波其他地方存在着的慰安所。

  2001年原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吴元章曾告诉王景行,上世纪40年代,他在江北天生医院行医时,曾有附近的一个慰安妇在日本兵的带领下来看病。因此,那附近可能有类似慰安所存在。

  就是这样一句话,王景行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调查了7位年龄在74岁至93岁间的当地老人,终于确定江北区玛瑙路41号的庄家房子,就是当时的慰安所“月の家”。92岁的陈阿贵,在上世纪40年代时是拉黄包车的,他记忆深刻:庄家房子自从变成日本的俱乐部后,门口有日本兵看管,进出凭票;这里的慰安妇有日本妇女,也有宁波妇女,这些可怜的女人定期会由翻译陪同到门诊去做检查。

  据老人们回忆,有一名慰安妇解放以后就住在附近的桃源路,无依无靠,几乎从来不和别人来往,直至老死。

  最近,王景行一直在打听一个名叫“王彤芸”女人的下落,因为在上世纪40年代,她是“东亚旅社”的女老板,而那旅社被日军侵占后也成了慰安所。

  最后一处遗存也已在风雨中飘摇

  原旗杆巷47号傅家房子所在地,是宁波现在著名的“天一广场”;原“东亚饭店”所在地,是如今的宁波倾心打造的“老外滩”。

  经过王景行的奔波,庄家房子虽然已经在前一次的拆迁中保留下来,江北区文保部门对其作为“慰安所”的历史遗存进行了确认,并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房子多年失修,已成危房。这也是王景行现在颇为遗憾的事。

  但令王景行欣慰的是,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苏智良教授在编写相关书籍时,已将王景行调查结果记录在册。

  (记者杨锡超 都市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