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三二一”大考沈阳干部政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7:39 华商网-华商晨报

  调查背景

  2001年沈阳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干部考核制度改革试点城市。

  到2003年初步建立“四三二一”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四”就是“四新”,即考察领导班子发展有没有新思路、改革有没有新突破、开放有没有新局面、工作有没有新举措;“
三”就是“三看”,即看人均收入、财政收入和GDP增长;“二”就是“二率”,即看上访率是否下降,就业率是否提高;“一”就是“一批项目”,即看有没有抓住一批好项目。

  目前,在2004年考核方案和指标的基础上,沈阳市委组织部又对干部政绩考评的指标体系、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调整完善进行反复论证,重点对“四三二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完善。

  在年度考核中,对领导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进行重点考核:

  民主测评中综合评价不称职率≥20%;

  民主测评中综合评价不称职率与基本称职率之和≥30%;

  民主测评中优秀率≤50%;

  量化结果横排、纵排和大排均靠后,上级、同级和下级均不认可的;

  连续两年年度考核基本称职率、不称职率较高,或者综合得分靠后的;

  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工作重大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经济问题,需用组织手段处理的。

  经考核,对存在一定问题或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给予调整交流、诫警、改任非领导职务,以及降、免职处理。

  “《人民日报》一报道,外城市有希望到沈阳来学习借鉴,我们现在更忙了,每天都有很多的电话电函,多了不少接待工作……”7月15日,沈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孟主任拿起办公桌上的一摞信函,笑着告诉记者。

  孟主任指的是7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沈阳:不一样的“政绩考核”》报道,这使一向低调的沈阳市委组织部备受关注。

  量化考核“计算”干部政绩

  “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价”,一份越来越科学,从工作数量到综合素质评价,从优秀率到班子内排名,优势和不足,一看一目了然的民主测评曲线表,逐渐被认可。

  “量化考核”是干部考核的新鲜事,相对于传统的“谈话考核”,科学数据取代了主观评价,它是一场制度的大变革。

  “起初我们只是打算在部内的一个处试行,后来沈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初立生建议在全市推开,2002年度全市推行后我们都心里没底儿,不知道市领导和市管干部会有怎样的反馈……”7月15日,沈阳市委组织部四处处长陈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新考核体系的主要设计者和推行者,早在几年前,陈亮就开始琢磨把数据模型引进干部考核体系。但是制度的正确性来自实践,把它放到实践中,不知道上上下下的反应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它能否很好地指导实践。

  “对人的评价是很复杂的工作,结果不像物理数学的定律公式直接能推导出来,不像1+1=2那么简单。我们的数据都是基本的数据,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数据模型的正确性。”陈亮说,“有的干部不了解考核体系和流程,一开始会怀疑它的准确程度,随着大家的逐步了解和体系的完善,这些反映渐渐少了。”

  同样作为研究和推行新考核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沈阳市委组织部二处副处长李文华告诉记者,地区和地区不同,个人的环境不同,制定指标的难处之一是创造一种可比性,每一年的工作重心都不一样,考核指标有增有减,而且考核一个地区的领导班子有很多指标,不能把每个指标都考虑进去,要选得科学合理。

  “为了挤出政绩的水分,去年考核取消了GDP总量这个指标,把GDP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加了进来……”李文华说。

  2003年,从每个地区60多项指标的处理,到每个领导干部30多项评价指标、100张以上评价票的处理,软件系统发挥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体现了多属性综合评价的准确性。

  “上评下”、“下评上”、“横向评价”,一份越来越科学,从工作数量到综合素质评价,从优秀率到班子内排名,优势和不足,一看一目了然的民主测评曲线表,逐渐被认可。

  “官”念冲击打开“下”的出口

  “量化考核”预示着“不出毛病就可以安心做太平官”时代的终结,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受到冲击。

  “有一个干部,身上毛病一大堆,小问题不断,大错误不犯,群众意见大,但是我们没有明确的证据,经过两年的量化考核,他连续排在班子最后一名,被列为重点考核对象,最后自己主动要求退居二线。”陈亮说,如今大家感到当领导不好“混”了。

  “量化考核”预示着“不出毛病就可以安心做太平官”时代的终结,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受到冲击。

  据介绍,2002年3人降为处级,改任非领导职务4人……“太平官”们不习惯“下”,组织部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个重要的支撑是市委的支持。市委认为,只要是正确的决策就要大胆坚持,不然如何打开干部的出口,不理解可以,形成气氛就好了”。

  2003年是受组织处理人数最多的一年,但是调整非常平稳,没有一个找的、闹的。

  在陈亮办公室,记者在有关资料上看到了这样的数字和说明:2002年年度考核,全市500多名市管领导干部(县区领导班子在换届),11名受到组织处理;2003年年度考核,全市722名市管领导干部,20名受组织处理;干部都有了危机感,2004年,考核对象比2003年多了三分之一,而量化综合得分60分以下的却比2003年少了近一半,只对6名干部做诫警、实改虚处理。

  “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能干事的干部有舞台,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很吃香,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干部吃不开”,这是沈阳市委努力形成的用人导向。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