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放宽小排量车消费限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07 东方网-文汇报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加快,有识之士建议——放宽小排量车消费限制

      文/本报记者邵岭

      早在十年前,我国就曾发布政策,引导消费者使用低能耗的小排量汽车,事实却是,至今为止全国有22个省区市的84个城市出台了歧视小排量汽车的政策

      现在,小排量汽车的排放、油耗、动力性能都有了很大改善,在城市路况下,性能并不输于大排量轿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对小排量汽车一概进行限制,不仅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

      本市正在研究对豪华型大排量轿车的消费采取适当的限制政策,同时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那些性能好、小排量、低排污的汽车

      针对汽车节能技术,结合上海实际,本市将大力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争取到2010年世博会期间,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市场

      

      “很多大排量的交通工具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能否对小排量车解禁,鼓励大家生产和购买小排量汽车?”昨天中午,刚刚高中毕业的江逸琛同学打进直播中的“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电话,向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提出了自己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议。

      放宽对小排量汽车的种种消费限制——事实上,随着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步伐的加快,提出这一建议的有识之士已越来越多。

      国家扶持 地方限制

      一方面是节约能耗,一方面是尾气排放不达标,一直以来,小排量汽车总是给人这样的矛盾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地方对其限制使用。虽然早在十年前,我国就曾发布政策,引导消费者使用低能耗的小排量汽车,事实却是,至今为止全国有22个省区市的84个城市出台了歧视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北京规定,排量在1.0升以下的汽车不能在长安街和二环、三环主路上最内侧车道内行驶;上海则禁止排量低于1.3升的汽车上高架。

      虽然大众汽车的消费时代在我国刚刚起步,对小排量车的限制却使得我们的汽车消费超越了国情——大排量的汽车纷纷进入市场,同时助长了汽车消费观念中的“2.0情结”、“3.0情结”:现在,许多人购买私家车,动辄就要排量2.0升的,甚至是2.5升或是3.0升。前几年,在城市中开1.8升排量的小汽车,没人感到动力不足,忽然间就觉得不是2.0的车就不入流了。

      技术已进步 解禁当有时

      不过,认为小排量汽车技术含量低的观念早就过时了。今天的小排量汽车已令人刮目相看。随着我国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少人士指出,应尽快打破小排量汽车在许多地方受限的僵局。

      市政协委员章继浩介绍,环保型的小排量汽车在欧洲比比皆是,这种车能耗低、污染少、停车方便,非常适合城市居民使用。他认为,只要小排量汽车质量过关、排放达标,就应该在城市私家车中占据主要地位。照他的想法,全市那么多出租车也完全可以换用小排量汽车,此举将节约大量的资源。

      以前小排量汽车使用的是80年代技术,速度慢、油耗高、排放差,而且整车匹配安全系数不达标,适当限制是应该的。但现在,不管是跨国汽车巨头,还是国内的企业,都越来越重视提高小排量汽车的技术含量,小排量汽车的排放、油耗、动力性能都有了很大改善,在城市路况下,性能并不输于大排量轿车。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对小排量汽车一概进行限制,不仅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适当鼓励有效放开

      有关人士指出,小排量汽车至今没能“驶”出限制,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生产、购买、使用小排量汽车的氛围,需要由经济杠杆来调节。

      全国政协常委冯培恩认为,对大排量汽车要通过征收高额消费税来加以限制。欧洲遍布小排量汽车,高额的燃油税起到了关键作用。记者了解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借鉴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汽车消费税进行调节。新政策有可能大大降低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而排量大的汽车消费税税率则有可能大幅度上调。

      而周禹鹏在昨天回应江逸琛同学的建议时也表示,本市正在研究对豪华型大排量轿车的消费采取适当的限制政策,同时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那些性能好、小排量、低排污的汽车。周禹鹏还透露,针对汽车节能技术,结合上海实际,本市将大力开发混合动力汽车,争取到2010年世博会期间,有一定数量、规模的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市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