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区时评生态建设需创新投资体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10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今年新修编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7月18日在本报全文刊发,令人鼓舞。现在的重点是要考虑“谁来建”和“怎么建”生态省。说通俗点,生态省是要人为“建”出来的,建设是需要资金的,所以生态省建设在很多场合可转换成另一个话题,如何创新投资体制,理顺投资关系,使各类投资既能为生态建设出力,又能物有所值,实现效益最大化。

  不妨先举一个例子。前不久省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水污染执法检查,发现乐东县城一
座投资近9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竟因为每年40万元的资金缺口而闲置不用。究其原因,根子还是投资建设管理体制不合理,重建设轻运营,为投资真正负责的主体缺席所致。

  新通过的《纲要》要求,至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但目前除海口、三亚等城市外,全省绝大多数城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因此未来5年的建设任务非常重。如果不创新目前的生态建设投资体制,这个任务能不能按期完成,以及完成之后的运营效益,将成为一个大问题。

  当前污水处理厂的投资主体,表面上看是当地自来水公司,实际是地方政府,因为自来水公司的贷款,最终仍然是地方财政担保。建设资金基本上是无偿国债资金。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些地方政府要么是弄不到足够的国债资金干脆不建,要么则抱着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为了争取上项目,出政绩,建形象工程,往往不恰当地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导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中看不中用,一用就变成塞不满的“老虎机”。改革污水处理投资、建设、监管政府完全“一肩挑”的运行方式,刻不容缓。

  如此而论,生态建设投资的步伐要快起来,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行管理市场化。在保持公益、微利的前提下,要想办法用优惠政策等经济手段,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环保项目,使生态设施处于严格的经济核算监控下。一句话,只有“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完全落实,投向生态建设的资金才会多起来,活起来。

  作者:廖述毅

  (来源:海南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