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主席巴罗佐访华 努力推进欧盟与中国关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17 环球时报 | |||||||||
7月16日,巴罗佐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表演讲。(美联社图片) 中国的崛起应被视作机遇,而非威胁 欧盟驻华使团说,巴罗佐对此行十分重视,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临行前他说:“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去理解中国的重新崛起,去学习更好地与这个大国合作,抓住其空前发展所带来的机会。” 15日,巴罗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中国与欧盟———共绘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演讲中,他明确表示欧盟钦佩中国的经济成就,赞赏中国政府为促进政治稳定所做的工作,表示欧盟“非常了解管理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是多么不容易”。他说:“欧盟把中国视为战略伙伴而非威胁,因为中国的繁荣给欧盟带来巨大的机遇。” 16日巴罗佐访问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并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再次强调:“中国的崛起应被视为机遇,而不是对其他国家的威胁。” 巴罗佐表示,此访他看到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脱离了贫困,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尽管仍存在城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是中国一直在坚持进行改革。 欧盟有勇气推进欧中关系 巴罗佐传达的另一个信息是,欧盟有强烈的“意愿”和“勇气”,将双边关系向前推进。他表示,随着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双边贸易量越大,贸易关系越紧密,发生磨擦的几率就越高。巴罗佐说,发生磨擦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合作的意愿和克服困难的勇气。6月份,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谈得很艰苦,最终达成了协议,靠的就是“意愿”和“勇气”。 巴罗佐并不讳言,目前在欧盟内部,存在着较强的保护主义倾向,对中国的发展也存在着某些担忧。主要原因是欧盟国家有些人把高失业率归咎于中国产品的“入侵”。巴罗佐认为,进行社会经济结构改革、提高竞争力,才是欧盟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有助于消除“中国怀疑论”和“中国威胁论”。 巴罗佐访华期间,多次被问及“欧盟何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巴罗佐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现在没有承认,并不意味着欧盟不赞赏中国的经济成就,不要把这个问题政治化。 媒体过度渲染了欧盟宪法的悲剧色彩 巴罗佐是在欧盟遭遇法国、荷兰公投否决欧盟宪法,欧洲建设受到挫折之时访华的。巴罗佐认为,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欧盟成立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没有哪一次打击使欧盟垮下去。欧盟目前正在反思:“坦率地说,我们需要时间思考,我们必须谨慎从事。”巴罗佐并不认为这些挫折会影响欧盟的信心,也不会使欧盟在世界上的地位受到打击,更不会影响欧中合作。他认为媒体过度渲染了这件事的悲剧色彩:“欧盟的事常常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它一定能跨过这道坎,变得更强大。”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8日 第二版) 作者:本报记者郑园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