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食品安全:亟待提升公众信任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7月18日新华社报道,商务部部长助理、全国三绿工程工作办公室主任黄海近日说,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仍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为7%。据调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报道中说,目前,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近几年群众反映强烈的蔬菜、肉、粮、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苏丹红等一些新型食
品安全问题开始出现,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仍属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食品市场接连不断的“丑闻”,使一些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大大降低。媒体揭露的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包括龙口粉丝、金华火腿等都曾经让我们瞠目结舌;从雀巢奶粉碘超标,到某些“早产奶”,你方唱罢我登台,一个接一个的“名牌”在公众心中的信誉大跌;吊白块、敌敌畏,一个个“食品添加剂”被我们熟悉,苏丹红、本地黑等“新鲜名词”也不断为我们所了解。在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之下,商业伦理被某些商家抛到九霄云外。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使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

  有学者将社会信任看做一种社会的经济资源,其理论认为,在金钱之外,信任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信任因素在商业领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高信任度的社会里,整个社会社团联系便利,商业交易成本降低,并最终可以降低总的社会交易成本。建立高信任度的社会,从而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应当是一个社会追求的目标。

  应该说,这一理论很有警示意义。“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如此之低的社会信任度,首先,它有一个辐射效应,它更可能打击整个社会的信任;其次,如此之低的社会信任度,将加大商品交易成本,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与健康发展。如果长此以往,社会信任的建立就会越来越困难,容易滋生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因素。

  所以,“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滋养和促进社会信任的政策。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从保障全体公众健康的高度,尽快以制度、规则、法律的严密,促成食品安全秩序的重建;另一方面,应通过刚性的制度和规则,惩罚破坏信任的行为,增大违法成本,使企业的守信行动内化为企业的自律,促成商业伦理的回归,同时奖励守信者。

  总之,培植社会信任体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商业伦理的回归、道德自律与良好制度、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滋养,才能逐渐抹平“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的伤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