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一个人也可以这样去奉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不论身处何地,不论职务高低,也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只要始终怀揣着一心为民的满腔热忱,那就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定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爱戴

  这两天,一位解甲归田造福百姓的老军人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他就是今年63岁的崔晓满,原吉林省四平军分区政委,一个退休后仍然无私奉献奋斗不息的老党员。

  他主动放弃大都市舒适安逸的生活,回到老家山西省泽州县梨川镇崔河村。他带头捐资3万元新建了1400平方米的新校舍,“让爬山坡的孩子蹬着楼梯进了学堂”;他带领群众义务献工修筑了一条通向山外长达1400米的水泥路,“让蹚泥水的乡亲踏着水泥路出了山”;他帮助村干部谋划致富项目,发展家乡经济,闯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致富之路;他还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献计献策,传授经验,使崔河村党支部变成了“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和引导全村党员干部,带头抵制歪风邪气,坚定维护群众利益———崔晓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尽管自己退休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没有消退;军装脱了、军人身份变了,但本色未变。

  “砸锅卖铁也得把学校建起来”,“千难万难也要把路铺起来”,“没了‘过河钱’也得把观念变过来”,“想方设法也要把党支部建设好”……崔晓满的这些话很实在、很管用,说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因为他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深受群众的敬重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贴心人、领路人、大恩人”。

  从崔晓满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获得这样的启迪:一个人也可以这样去奉献———不论身处何地,不论职务高低,也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始终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只要始终怀揣着一心为民的满腔热忱,那就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定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爱戴。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都是这样的。比如有的人一旦退休了,就立马做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悠然姿态,对身边群众的困难疾苦置若罔闻,对眼皮底下的腐败现象和突出问题视而不见,对待群众呼声和建议动辄拿“权力没了,说话不算数了,事不好办了”来敷衍塞责、一推了之。再比如有的人面临退休了,就开始“不作为”起来,工作热情日渐消退,事业责任心大大消减,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弱化;相反,对待群众困难和不良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功夫”见长了,“人老了,不能干了”成为通常的托词和借口。更有甚者,还有的人知道自己退休在即,权力在握的时日不多了,就晚节不保,违法乱纪,抓紧时机“狠狠地捞上一把”,“革命一辈子,总得给子孙留下点什么,也好对得起他们”———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做出有损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

  因此,学习崔晓满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心系百姓,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于进一步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我们的建设和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正如有关部门所倡导的那样:我们向崔晓满学习,就是要学习他终身为党的事业不懈追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执着追求;就是要学习他忠实实践党的宗旨,心系群众,扶危解困,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百姓谋利益的赤子情怀;就是要学习他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得失,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创美好未来的崇高品质;就是要学习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造福父老乡亲,改变家乡面貌的奉献精神。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愿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