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黄姜加工污染“雾”锁汉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5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从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溯流而上,汉江如丝带一般在陕西南部的崇山峻岭间蜿蜒。为了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汉江中上游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水源地保护远非一时之功。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环境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其中,黄姜加工污染,已经成为高悬在汉江中上游地区环保工作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黄姜加工污染严重

  黄姜,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经济型作物。目前全国人工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全国皂素生产企业超过了200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汉江流域的陕西省和湖北省。

  黄姜虽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因为缺乏有效处理皂素废水的技术,黄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无机酸和有机物,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记者在陕西省旬阳县和安康市的两家黄姜加工企业看到,生产车间内气味刺鼻,生产废水呈黄色,表面布满白色泡沫。据当地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加工黄姜所产生的废水如果不经处理,其COD(化学需氧量,是地表水质的基本项目标准之一)含量可以达到6000~8000毫克/吨,而满足饮用水标准的二类水的COD含量只有15毫克/吨,可见其对水质的危害。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虽然这两家企业都建设了污染处理设施,但因为受到成本和技术限制,废水处理效果并不能长期保持在较为良好的层面上。对此,安康市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并不讳言:“如果各项环节运转良好的话,污水处理能将COD含量降到300至500毫克/吨,但要达到目前黄姜加工企业所参照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所规定的COD含量100毫克/吨的标准尚有难度。”

  据了解,目前,陕南地区黄姜种植面积达到了70.8万亩,每年排放污水近百万吨。虽然黄姜加工企业大多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受技术和资金影响,运营状况不太理想,处理效果也参差不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黄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是汉江中上游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对水源地的水质有着极大的破坏。”水利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总工程师彭彪表示。

  消除“黄祸”任重道远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能够“一江清水北送”,解决黄姜加工中所出现的污染问题刻不容缓。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汉江中上游地区的支柱型产业,黄姜种植和加工是当地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息息相关。再加上治理黄姜加工污染还没有成熟高效的技术手段,因此,要想彻底消除黄姜加工对汉江中上游地区的环境污染还尚需时日。

  针对黄姜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陕西省环保局副局长李孝廉介绍说,陕西省环保部门联合当地政府从2002年起共关闭了28家黄姜加工企业,同时对污水治理进行了科学研究。安康市则对全市范围内的28家黄姜加工企业进行环保监控,关停了一部分不合格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缺乏资金是困扰黄姜加工治污的重要原因。在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农民的脱贫致富和汉江水源保护的矛盾也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陕西省有关部门希望国家能加大对汉江中上游的环保投入,尽可能减少黄姜加工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