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宣化县创建着眼长效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8:58 河北日报

  走进宣化县沙岭子镇太师湾村,看不见散乱的秸秆,也闻不到牲畜粪便的臭味,街道整洁干净,新栽的树木枝条饱满……不经介绍,真不知道这个村竟是以玉米种植和奶牛养殖为主导产业。

  “秸秆都集中堆放到村东的养殖小区了。”村党支部书记闫万仁告诉记者,往年秋收后,秸秆随处放,一刮风,黄叶满天飞。为了保证治理“五乱”的结果不反弹,去年秋收时
,边收割,边将秸秆集中放到了养殖小区。

  在宣化县,像太师湾村这样,在创建活动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的乡镇、街村还有许多。

  在沙岭子镇南兴渠村,一条500米长的沙石路凝结了村民们的汗水,大家都非常珍视,谁家的狗拉了摊屎,都得赶紧铲掉。

  在顾家营镇土山洼村,新添置了几套健身器材的小广场成了村民们一早一晚锻炼的好去处,几个老党员茶余饭后总到那儿转转,成了负责管护维修的当家人……

  全县120个村在建立固定垃圾堆放点的同时,建起了卫生保洁队,几千名党员、干部纷纷充当起了公共设施的维修管护专员。建管结合,正在使宣化县的创建活动走向持久深入。

  “文明生态村建设,决非是硬件建设完了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该县县委宣传部长张树银介绍说,从一开始,该县就将创建的“可持续性”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洋河南镇头台子村给这句话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该村几年前就实现了硬化、亮化,可是没有排水沟,乱泼乱倒的脏水使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垃圾池长期没人清理,路灯坏了没人维修。只重建设,不重管护,让这里的村民曾一度在城市化的条件下过着垃圾村的生活。

  抓管护之后的头台子如今大不一样了,两辆垃圾车、一辆脏水车每天定时将垃圾和脏水清运走,街道的排水设施完善了,新建的3个公共厕所,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小广场,从一建成就有人专门定时清扫维护。

  宣化县的文明创建活动不图一时之功,而谋长久之策,有人管、有钱管、经常管,正逐渐成为创建中一条经验。

  卫生管护上街,村干部包片,村民小组长包街,党员、村民代表包户,农户“门前三包”,这一卫生责任制度,由顾家营镇开创并推广全县,如今再提起来,几乎没有人再认为是条新闻。

  宣化县的一位普通干部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己建设的,才更加珍惜。该县的创建表明:哪里真正发动了群众,哪里的工作才能有长久的功效。

  为民是初衷,靠民是保障,为民和靠民的有机统一,正是创建活动持久深入的根基。本报记者 王翠莲 董立龙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