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傻傻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0:33 时代信报

  继去年春树、韩寒等80后作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后,在今年6月2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时代》周 刊(全球版)上,又出现了中国青年作家李傻傻。春树、韩寒是作为中国另类叛逆的青年代表登上《时代》周刊的,而李傻傻 受到关注则是“因为他的作品出色地描绘了中国农村以及农村人到城市谋生的境遇。”

  李傻傻出生于湖南隆回乡村,现供职于广州一家媒体。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李傻傻
,是因为“苦涩的记忆成就了李 傻傻,他是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其书反映了现代中国的种种矛盾冲突”。

  《时代》周刊认为,李傻傻代表了中国人的梦想:穷困的男孩勤奋学习,成为中学校里惟一一个上大学的孩子。但他 关注那些没有实现梦想的人:无数放弃土地涌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包括他自己的父母,李傻傻将这些新移民称为“城市幽灵” 。“他们建设了令中国自豪的城市,但是他们却难以被平等地看待。”

  在《时代》周刊的报道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情景:李傻傻的父亲离开湖南家乡,去南方的工厂辛苦打工。当他13岁 时,父亲去住宿学校探视,门卫不相信这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会是一名学生家长,而将其拒之门外。因此,李傻傻决定写他们 的困境,而且他对农村的描述引起了中国读者的共鸣。《时代》周刊因此称李傻傻为“幽灵作家”。

  《时代》列举了李傻傻的散文集《被当作鬼的人》和另一部作品,认为李傻傻并没有主题明确地去倾诉农村的苦难, 也没有加入田园颂歌的行列,只是真实地以一个农村孩子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们。“在李傻傻的 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被忽略的农村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思想。”

  这种“真实的视角”在李傻傻的散文《1991年的马蹄》中可以清晰地窥见:“我相信很多农家孩子变为大学生之 后,就由整个家族合作供养着。就像一个大工厂的无数股东,他们在设想着工厂的未来。他们给马钉上了铁蹄,套上了马鞍, 下一步,就是骑上你高耸的脊背,驱赶着你在通往煤矿的山路上奔跑……如果要我吐露我的心声,比起接受无数人的资助,我 更愿意贷款上学,更愿意支付利息,因为那只是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我背负它依然能够健步如飞,所有阻挠终将破碎。”

  是传媒噱头还是乡村代言人

  对于《时代》周刊对李傻傻冠以“幽灵作家”,及“出色地描绘了中国农村以及农村人到城市谋生的境遇”的评论, 网络上存在一些争议和说法;搜狐等网站也开通了关于李傻傻登上《时代》周刊的问卷调查。

  李傻傻的同窗校友,同为80后作家的张进步告诉记者,他并不认同《时代》周刊对李傻傻的评论。他认为李傻傻的 写作并非乡村式写作,“黄昏的鬼魅气息、孩子的恐惧和好奇、单纯的情感,父辈的操劳、家族文化对一个走出农村的孩子的 道德压抑、城市文化等等,都是他描写的对象。”

  而李傻傻的朋友,《佛山文艺》编辑李智勇则认为,李傻傻与无数刚开始写作的青年人一样,只是在描叙自己最为熟 悉的生活和记忆,可能他书写的内容恰好暗合了这个时代的情感需求,因此会被《时代》形容为代言真实农村生活的“幽灵作 家”。对于外界有关李傻傻的横空出世与南方某大报记者的“鼎力相助”的传闻,李智勇的解答是:“这是一个习惯炒作的年 代,但是我们不排斥将一些潜伏的、具有相当潜力、而且健康的优秀作者炒作出来!李傻傻只是恰好写了几篇乡村的东西,就 被当作成刘亮程的同道;只是恰好李傻傻的文字有一些巫气,就被称为少年沈从文。”李智勇说:“但是无论怎样,李傻傻登 上《时代》是件好事,对国内年轻作家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李傻傻被当作了“噱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家说:“《时代》周刊分解了他。例如‘ 他是中国最年轻的畅销书作家’,这里有一个错误的判断:首印高达20万册的《红X》无法全部实现落地销售,这样的书就 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

  对此,李傻傻的回答是“我不是乡村的代言人……首先,我不是关注乡村生活。这样说有点忽略别的生活的意思。我 只是恰好写了几篇乡村的东西,就像我同样也写了几篇‘与时俱进’的东西一样。”

  对于在炒作中长大的80后群体,李傻傻表达了自己的清醒与不屑:80后“是一个很自慰的概念,刚开始是一群姑 娘小伙在自己房里手淫,自娱自乐,后来被拉去表演,就完全变成商业概念。这个概念至少使这一代人有了空前的认同感,不 过躲在这个概念下乘凉、装嫩的,既是商业的宠儿,也是艺术的乞儿。总之,我们这代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是有人写出 了点东西,但做人、作文都还差得远。”

  从虚弱的城市走向真实的乡村,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当下声势凌人的青春写作偶像中,只有李傻傻是惟一农村 出身的80后写作者。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表述方式迥异于城里的孩子。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那美丽而鬼魅的 湘西农村。他的出场,使得有读者称为“几乎令所有的80后写手黯然失色”。

  在80后这场青春写作技术革命中,相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也使得文本特色空前一致:反讽和插科打诨的手法, 颓废情感、都市生活、校园生活的题材,宣泄式、灌水式的叙事模式以及不时出现的网络语言和表情符号,为它招来了“消费 主义”、“一次性”、“廉价游戏”等针对其文学性匮乏的批评。因此,李傻傻在作品中从农村这一角度切入,书写生命本真 的东西,应该是他最终脱颖而出的关键。

  与此类似,6月末的一天,50岁的庄旭清站在“QQ作家杯”网络文学大赛的领奖台上,神色平静。这位中年作家 从众多青年写手中突围而出,以农村题材小说《大声》摘得本届大赛最重要的奖项——长篇小说组优秀奖,不仅出乎人们的意 料,而且引人思索。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是一个城市化不够彻底也很难彻底的城市。从各大城市的城中村就可以略知一二。因此大多数 人都不是彻底的城里人,或者说很多人是‘伪城市化’。大地、苦难、生命等关键词作为一个作家是不能把它抛诸脑后的。而 这个时候,如果谁的写作以健康、可信的向度指向农村,往往会获得更大的情感共鸣。”李智勇说。

  李傻傻登上《时代》周刊的意义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傻傻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中国农村的“80后一代”是不存在的,他们的青春在文学中是喑 哑的。   

  “这和现在整个社会的市场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书商们具有巨大的市场能量。书商眼中看到的永远都只会是金钱。” 重庆作家张于告诉记者。   

  漓江出版社策划主任刘文莉,也对记者吐露了出版部门的无奈:“出版部门在策划某一本书的时候,就必须对市场的 预期作出准确的判断。利润的想象空间依赖于市场的卖点迅速而准确地寻找和定位。如果出版商和畅销书生产者试图出版客观 上指向消费市场相反一极的作品,那肯定是要走向失败的。”

  无疑,这充分显示了资本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扩张和渗透。虽然中国的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的孩子数量也远远超过城市 ,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升学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偏门。没有第一步跨出农门,以后的 路就会走得更加艰难。农村的孩子必须面对的是他这个年龄本不该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李傻傻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以一个农 村写作者的身份闯入了城市写手占据话语权的校园写作;更在于他为今日中国的青年读者群重启了通往乡村记忆的大门。

  “比起那些美化农村经验、将人生苦难加以诗意美化的作家,李傻傻更为真实。”作为忧郁的新人类郭敬明的对立面 ,精明的书商希望从来自湘西带着“鬼气”的李傻傻身上寻找到更多的商机。但是,把李傻傻的“农村”当作书市猛药,赚钱 的引子,寄希望于这位“少年沈从文”或“刘亮程的同道”。不过,书商的风险依然明显——20万册的首印量,已是两个米 兰·昆德拉新作的发行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