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十年新疆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1:42 乌鲁木齐晚报
五十年新疆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夜市一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五十年的发展变化,新疆自治区的许多城市成为了消费城市。图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夜市一景。(本报记者 方太忠摄)(香港《经济导报》周刊记者、本网特约记者方太忠报道)2005年7月11日,香港《经济导报》周刊第2927期《投资西部新疆》栏目刊发新疆民族区域自治成功实践五十系列报道之二,题为五十年新疆社会发展旧貌换新颜,全面反映新疆自治区成立五十年的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全文如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已有56个民族,中国除绝大多数汉族外,其余占全国总人口8.41%的55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族人民都为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47个民族,世居民族13个,新疆800多万的维吾尔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让新疆维吾尔民族的智慧得到极大发挥,新疆有五个自治州、六个自治县,新疆自治区五十年的发展,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文明步伐增添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流通、外贸、价格、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经济体制框架,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发展。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了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各项政策规定,确保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农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稳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在全区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通过坚持实施扶贫开发措施,确保了我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不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大批国有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真正走向了市场;许多国有企业通过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转换了机制,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组建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逐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府职能和行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建立健全就业、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使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更大程度上使广大城乡人民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加强。

  社会发展换新颜 人民生活大变样

  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下,新疆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不过一万多人。为了适应新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区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新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国有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接近41万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1949年全疆仅有1所高等学校,各类中等学校11所,小学1355所,而且学校的校舍简陋,办学条件很差。全疆90%的人都不识字。2004年,新疆共有各类各级学校865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3所,普通中学1965所,小学5451所。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总数43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54.7万人,占全区在校学生总数的58%。全区已有71个县市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其中对56个县、205万贫困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7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6.32%,文盲率下降到2%以下。为了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从1989年起,实施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等教育计划,已为新疆培养1万多名少数民族本科大学生。从2000年起,国家投巨资在内地12个发达城市举办新疆高中班,2004年在校生已达5600人,2005年再增加13个城市,增加招生3115人,办班学校由2004年的15所增加到35所。2004年,自治区参照中央在内地举办新疆高中班的模式,在区内8个城市招收边远贫困地区农牧民子女上初中1000人,2005年计划招收3000人,从2006年起每年保持5000人的招生规模。这些重要举措正在有力促进我区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深受各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新疆没有一个专业文艺团体,没有艺术教学和研究机构,2004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9个,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2个,公共图书馆81个,博物馆(纪念馆)23个。广播、电影、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到2004年,全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3%,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2004年,新疆出版各种报纸3.39亿份,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占38%,各类杂志1450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占35%,出版图书8237万册,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占40%。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健全。2004年,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087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98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的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200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2.5倍和17.9倍。2004年我区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1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使用面积18.82平方米,分别比1981年增长1.4倍和2.1倍。居住环境日益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衣着消费由量的需求向质的提高和多样化转变;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迅速增加,升级换代明显加快;科技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全区人口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不足30岁,延长到目前的67.41岁。

  精神文明步入历史新台阶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来,新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中央文明委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建设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加强了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2004年底,全区创建文明城市(区、县、县城)竞赛评比表彰活动已连续开展了十一届,先后有12个城市、9个区、9个县、8个县城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区、县、县城)荣誉称号;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4066个、自治区级文明行业122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183个;有4个城市、20个县(乡、镇、村)、12个行业、24个单位先后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县(乡、镇、村)、行业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开拓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取得了较大成绩,呈现出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活动丰富、工作深入、氛围浓厚、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创建活动成效不断扩大,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安定团结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的良好发展态势,对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自治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资料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