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专题 > 正文

美国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撰写者鹰派色彩较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00:22 东方今报

  报告出炉,可此次报告的撰写人包括哪些专家?记者首先就此进行了提问。孔哲文先生说,由于此次报告出炉的背后有很复杂的内部斗争,因此并没有像2003年那样将撰写人公布,此前一些报道称白邦瑞是此次报道的主笔,孔先生称,白邦瑞对报告的影响确实很大,但是不是主笔并没有公布。由于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参与报告出台的部门意见分歧较多较大,因而导致报告公布一事比往年更为复杂。

  由于白邦瑞是“鹰派”人物,所以报告的“鹰派”色彩会比较浓。不过,孔先生表示,撰写人大多是“鹰派”偏软一方的。因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以及国务卿赖斯都希望报告的内容能更加平衡,不希望具有太多的“鹰派”色彩。

  不久前,克林顿政府的亚洲问题专家库尔特·坎贝尔曾说这份报告过于“alarmist”(一些媒体将这个词理解为“危言耸听”),记者问这个词究竟该如何理解,孔哲文先生称,这个词语带有警告的意思,其含义就是警告美国人,要引起美国人对中国发展的注意,或者说让美国人对中国的军力发展有所担心。

  各家算法不同? 中国军费被夸大数倍

  此次的《中国军力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军事建设迅速提升,到2005年中国的军费预算会达到9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的,为什么会多出中国实际预算好几倍?

  孔哲文说,对于中国军费的预算,美国有3个部门在进行研究,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兰德公司,但兰德公司和国防部、中情局的算法是不同的,兰德公司在评估时没有包括维持军队日常生活(如工资、军需品等)的费用,也不包括部队自己一些企业的收支,而国防部和中情局的评估则包括军队所有费用,因此,在兰德公司不久前的一个中国军费预算的评估中,这个数字是380亿美元。

  更为危言耸听 刮起“中国威胁”旋风

  美国东部时间7月19日,在五角大楼公布引人注目的《中国军力报告》不久后,布什在与前来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性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非常活跃的。一言以蔽之,华盛顿和北京保持着友好关系,但同时也是“复杂的”。中国的军事壮大“令人担忧”。

  孔先生对布什的这番话表示赞同,并称就经贸层面,美国积极将中国“标榜”为朋友,以推动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但就军事方面,美国“毫不犹豫”地将中国划为“对立者”。近段时间,华盛顿地区的智库举办了许多座谈会,都在谈这个话题,有军事议题、经济议题,更有能源战略议题,刮起一股“中国威胁”的旋风。美国现在的当权派是新保守势力,他们对中国相当疑惧,不断地质疑中国可能会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因此,这份报告内容较以往更为危言耸听也属意料中的事。

  重点“关照”台海 处心积虑“改变”中国

  然而,孔哲文同时表示,之所以“中国威胁”一词成为报告强调的重点,台海问题依然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据报道,中美首次高层级对话将于8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将是中美间高层级的会谈,而台湾问题将是此次会谈的重中之重。

  孔哲文先生对此的看法是,美方一方面争取“平等对话”,一方面仍然“高分贝”强调“中国威胁”,究其原因是美国国内存在的政治斗争及歧见。而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温和派主张保持与华接触,进而促使中国自己“变化”;强硬派则处心积虑去“改变”中国政府。

  因此,《中国军力报告》在夸大中国大陆军费开支的同时,也故意降低台湾当局现有的军事能力及实战下的反应能力。同时这份报告首次提出所谓“中国军力扩大增长,已经超出了仅仅对台作战的范围”。

  孔先生还谈到了中国的“威胁”,美国国内有激进分子提到了中国的“核政策”及“核威胁”,他对这种提法不能认同。他认为中国的核战略仍然控制在“最低威慑”范围内,因此其自身并不具有胁迫性,可以称之为反威慑。

  继续施压欧盟 保持对华武器禁运

  对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断向欧盟施压,继续保持对华武器禁运的政策,孔先生说:“最主要是想延缓中国的武器现代化步伐,以降低中国所能带来的威胁。因为美方认识到仅有美国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政策对中国武器现代化会影响较小。而这种想法得到美国会内绝大部分官员的认同。即使其中一部分不赞同对中国军事的发展采取‘批评’态度,但也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认为保留对华武器禁运这一政策会‘更安全’。即使不远的将来,欧盟要对中国解禁,美方也会以各种条件加以限制,将其‘设想中’的危险降到最低。”

  相关专题:美国发表中国军力报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