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她用生命见证历史,保护中国民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8:55 扬子晚报
  7月20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难民的“守护神”———明妮·魏特琳的侄孙女辛迪·魏特琳及其女儿,应邀专程来南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示了明妮大量珍贵私人物品,同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首次越洋露面的历史物证

  明妮·魏特琳MinnieVantrin,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她1919年至1940年5月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两度代理金陵女子大学院长。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毅然选择留守,作为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委员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的负责人,收容和保护了一万名以上的妇女儿童。1938年,国民政府也因此授予她奖励外侨的最高荣誉———蓝、白、红三色襟绶采玉勋章。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到1940年4月,魏特琳几乎每天都坚持写日记,并每月定期将其邮寄给美国的好朋友。魏特琳家族保存60多年的100余件(张)珍贵文物资料,其中包括21张历史照片,47封明妮写给友人的书信,还有明妮的护照、通行证和救助难民时佩戴的红十字臂章等证物。

  “60多年后,这些珍贵历史物证第一次越洋来中国公开露面。”朱成山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金陵女子大学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也是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魏特琳的这些史料,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辛迪·魏特琳表示,这些物证将无偿地提供给纪念馆进行复制,复制件将在8月在北京举行的“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展出。“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无辜、勤劳的农民和工人被杀害”

  “在明妮·魏特琳写给家人的信里,多次提到日军的暴行,她也告诉家人,她是怎样保护妇女与儿童的。”辛迪告诉记者。

  日军屠城的第二天1937年12月17日、星期五,明妮在信里写道,“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1937年12月16日的明妮·魏特琳睡不着,“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无辜、勤劳的农民和工人被杀害。我们让所有40岁以上的妇女回家与她们的丈夫及儿子在一起,仅让她们的女儿和儿媳留下。今夜我们要照看四千多名妇女和儿童。不知道在这种压力下我们还能坚持多久,这是一种无以名状的恐怖。”

  辛迪说,家人经常回忆明妮的事情,她从小就知道了明妮在南京的艰难日子和做的伟大的事情。在那段紧张恐怖的日子里,明妮·魏特琳殚精竭虑工作了几十个日日夜夜,过度的疲劳与长期的精神压力严重伤害了她的身体。“太倦了,倦得连字都写不出来”,“倦得无法思考”。在救护了大量的中国难民和妇女后,明妮得了忧郁症,在1940年5月14日离开了南京回美国治病,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明妮打开公寓厨房的煤气开关自杀了,当时才55岁。“她选择了需要她的中国”

  辛迪告诉记者,家族里收藏着这些信件,她们经常翻阅,看到明妮“在家庭与大众之间,她选择了需要她的大众;在家乡美国与中国之间,她选择了需要她的中国。”辛迪说,明妮曾在给纽约的友人信中说,“刚到南京时,着实似乎有些不习惯,听不到(纽约地铁和芝加哥 高架火车的声音。不过我宁愿让这较温顺的人力车取代它们。你不知道来这儿 南京 有多好”。

  1937年11月26日,美国大使馆给魏特琳在美国的家人发了一封电报,说“我们知道你们全家都很着急,因为明妮在南京,我们为明妮感到骄傲,我们会随时把明妮的消息告诉你们。”辛迪说,当时,明妮有机会回国的,但是她放弃了这个机会。当年家人并不理解她的行为,但是事实证明,现在更多的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给她很高的评价。

  在中国期间,明妮的父亲去世了,明妮写信说,“虽然很悲伤,但是在中国,有很多需要她的人得到救助,我阻止强奸、屠杀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拯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感到很安慰。”明妮临终前说,“我有两个生命的话,仍愿为华人服务,”在位于密歇根州牧童镇盐河公墓的魏特琳墓碑上,用中国隶书写着“金陵永生”四个大字。沈峥嵘辛迪·魏特琳的女儿向记者展示明妮·魏特琳当年的护照。
“她用生命见证历史,保护中国民众”(组图)
  明妮·魏特琳当年在金陵女子大学的合影(一排左四).沈峥嵘 摄
“她用生命见证历史,保护中国民众”(组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