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守墓者青丝变白发八旬翁寻人梦难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4:1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守墓者青丝变白发八旬翁寻人梦难圆(图)
记者姚伟文刘梦涛图

  因心脏衰竭,引发胸腔腹腔积水,80岁的李忠贵已经在栾川卫校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吃药打针的时候,他总要挂念一件事:61年前,他家收葬了3个被日寇残杀的河南大学师生,其中两个人的家属已经找到,但法律系学生辛万灵的家属至今还没找到。

  昨日上午,老人对记者说:“恁多年了,辛万灵的家人恐怕还不知道他的下落,我心里放不下这个事。我身体这么不好,本来想等身体好点了,让家人陪着去叶县找找。现在能见到你们记者太好了,不管用啥办法,我活着的时候,希望找到辛万灵的家人!”

  61年来,李忠贵一家一直在为吴鹏、朱绍先、辛万灵3位被日寇残杀的河大师生守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李家人在去祖坟上坟前,都要先来到3位河大师生的墓前,按照乡村千百年来传承的规矩,表达诚挚的哀思:二月十五添坟,要在坟上挂白纸;十月初一在坟前烧纸,用的是五色纸,象征五色布帛。

  李家的人说,那个年代,河大师生活着的时候吃不好穿不好,如今不能让他们亏缺了。李忠贵老人说,最早这3座坟墓前各有一块木牌,写着他们的姓名、籍贯和死亡日期。时间久了,木牌渐渐朽了,他们就用砖刻下辛万灵等3个人的名字,埋在各自的坟前,希望后人不至于弄错。

  回忆·当年悲惨情景

  李忠贵的家在栾川县潭头镇石坷村马坪自然村。说起当年河大师生的惨死,老人还痛惜不已。1937年,为保存河南高等教育的火种,地处开封的河南大学先后辗转豫南鸡公山、豫西南镇平,然后来到位于熊耳山、伏牛山深处的潭头。在大山的庇护下,河大的书桌安静地摆放了5年,但战火最终还是追上了这所四处流亡的大学。1944年5月中旬,日寇侵占距离潭头50公里的嵩县,驻守在嵩县以西蛮屿、大章、旧县的国民党军队数万人不敢迎敌,狼狈溃逃。在学校的组织下,河大师生开始撤离潭头,但部分师生来不及逃走,5月15日上午9时许,日本鬼子数百人分两路侵入潭头,惨案就在这时发生了。

  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原名七七中学,由河大与潭头人共同创办)名誉校长姜晋森多年来致力于收集这桩惨案的有关史实,他告诉记者,惨案发生那天大雨滂沱,山洪肆虐,河大师生共计被杀16人,失踪25人。据当地老乡回忆,当时日军残暴之至,遇到穿着学生服装的或者打扮像教师的,甚至发现手上没有茧子的、理学生式平头的男人或者剪发头的女人,格杀勿论。有个老乡为了帮助学生逃生,主动和这个学生换了服装,结果被日本鬼子抓住后枪杀。

  日寇走后,在山中避难的石坷村村民回到家中,惨绝人寰的一幕让他们终生难忘。村民石全成回来后发现自己家门上有两个血手印自上而下划出长长的印迹,只见一位河大学生的尸体翻落在旁边沟中,早已气绝身亡。石全成强忍悲痛,将他埋在附近山坡上。当晚,村里的一条狗用爪子扒坟,石全成发现后悲愤难抑,当即操起一把铁锹,找到那条狗追着拍死了。

  当天李忠贵的父亲李永信在一大片野枣棵子前,发现了两个河大师生的尸体和一个身负重伤的学生,那学生被日寇割开了肚子,浑身是血,痛苦不堪。李永信将其抬回家中,对他的伤势束手无策,只能喂些饭,但学生的肠子断了,上边喂着,下边流出来……就这样,三天后,这个学生在极度痛苦中死去。他们得知,这个学生是河大法律系的,叫朱绍先。

  守墓·一守就是60余年

  李永信在另外两个死难师生的身上找到了私人印章,又翻阅当地遗留的河大通讯录,查证了他们的身份和籍贯:一个叫吴鹏,是农学院的助教,另一个叫辛万灵,跟朱绍先是同学。

  当时死难师生的尸体上到处是血,李家人流着泪为他们擦洗干净,换上干干净净的衣衫,先后将这3个人埋在附近的看花岭上。数十年过去了,为这三位死难师生守墓,成为李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忠贵的儿子,栾川县教育局局长李

  松阳对记者说,河大在潭头兴办学校,传播文明,造福一方,对潭头是有恩的,他的父亲就是七七中学的学生,也深受河大恩惠,所以这件事李家要一直做下去。

  李忠贵告诉记者,1944年,潭头惨案发生后,他们曾在报纸上刊登过寻人启事,但没起多大作用。朱绍先的舅舅和表哥曾来潭头寻找,李忠贵带着他们到坟前扒出刻有名字的砖头,朱家的人认定了这座墓,朱绍先的舅舅当即哭瘫在坟前。朱绍先的长子和孙子也都先后来扫过墓。后来,经多方打听得知,吴鹏的儿子吴宝国现在是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孙子是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去年清明节前一天,吴鹏的儿子、妹妹、妹夫、外甥前来认亲,他们原本想把坟迁走,但有感于李忠贵一家发自内心的善良和诚意,并且对四周青山环绕的自然环境很满意,就打消了迁坟的念头。由于吴鹏和朱绍先的家属都找到了,寻找辛万灵的家属,就成了李忠贵暮年最大的心愿。

  心愿·暮年能否实现

  昨日,记者来到这3位死难者的墓前。看花岭上松柏成行,61年前死难者的墓上野枣棵子丛生。在墓前献上一丛寄托哀思的鲜花。

  得知李忠贵有在墓前立碑的想法,在本报记者刘梦涛的倡议下,采访团所有媒体记者和河大工作人员,以及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现任校长张荣杰等决定共同捐资,不久将帮助老人完成这一心愿。但老人更大的心愿,是寻找辛万灵的家属。60多年沧桑巨变,辛万灵的家属不知道是否还能找到?希望知道线索的读者速与记者联系。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