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茶陵“冰臼”确实是欧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7:54 潇湘晨报
茶陵“冰臼”确实是欧穴(组图)
  7月20日,专家组在茶陵“冰臼”现场进行考察 记者 贺 琛 摄

  前段时间,多家媒体报道了我省茶陵县境内发现了罕见“冰臼”群,并有媒体报道该县已计划依此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由于冰臼与人类进化有很大关系,研究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发现”立即引起省内外地学界的普遍关注。

  这一地貌是否真系“冰臼”?7月20日,省地质学会组织我省多位地质学权威专家赶赴茶陵现场考察,并于昨日上午在长沙召开了专门的现场学术讨论会。会后,省地质学会发布的《茶陵县石梁“冰臼”研讨会纪要》宣布,茶陵发现的这一地貌是欧穴群,而非此前媒体大肆报道的“冰臼”群。

  有的欧穴目前还在形成中

  本次考察及研讨由省地质学会主持。参加现场考察和研讨会的有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童潜明、刘钟伟,省煤炭工业局教授级高工朱先清,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员彭格林,以及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罗海晏等多位专家。昨日的会议由省地质学会秘书长胡秋君主持。本次现场考察还得到了茶陵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冰臼是古气候、环境变迁的重要见证,是200万至300万年前冰川运动摩擦形成的,而欧穴不是。茶陵发现的这十几个“冰臼”位于茶陵石梁村与沙溪村交界处。在“冰臼”发现现场,专家们看到,十几个坑均位于一块60多度倾角的白垩系紫红色粉砂岩上。每一个坑都处在裂纹交汇处,最小的如普通土鸡蛋大小,最大的直径有60厘米左右,底部严重不规则,呈勺状。大大小小的坑正好演示了它们形成的过程。随手揭开岩石风化的一层,那些破碎的厚约1厘米的石块轻轻一掰就断,用手一捏就成粉末状尘土。

  通过现场考察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茶陵县石梁村及邻区发育的欧穴,是在下暴雨或大雨时陡坡上的急流水对岩石破碎处冲蚀、淘涮而形成的,有的欧穴现在还处在形成状态中。

  有关科学问题应慎重报道

  7月12日,针对本报刊登的《茶陵天然石坑并非冰臼》(详见本报7月11日A6版)一文,同城某报引用“茶陵县旅游局负责人”的观点称:“文中专家考察的天然石坑并不是日前发现的茶陵‘冰臼’,报道内容严重失实。”本着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7月13日,本报记者和童潜明教授等再次赶赴茶陵“冰臼”现场进行考证。经该县旅游局工作人员确认,童教授一行于7月3日考察的天然石坑,正是他们宣布的茶陵“冰臼”。 
茶陵“冰臼”确实是欧穴(组图)

  昨日上午,“茶陵县‘冰臼’考察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肖雄摄 研讨会纪要指出: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知识的普及,媒体是最广泛和最有力的,我们对湖南媒体能够进行这一类报道表示由衷感谢。同时也要告诫为媒体提供报道材料的地质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在严正的学风下提供可靠的、经认真观察研究过的材料;也希望媒体在报道时能从不同专家处得到佐证,在使用“首次”、“第一”等词语时应慎之又慎,绝不能道听途说。

  茶陵有“冰臼”最先是由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李忠武“证实”的。童潜明教授表示,他希望与李忠武博士就此进行交流。

  与会专家还建议茶陵县有关部门,就罗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湖里野生稻、独岭坳古栽培稻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和保护,开发以人类进化和稻作文明发源为主线的生态旅游业。

  本报实习生 屈虹晖 记者 雷天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