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域外视窗:国外劳保状况与工会有关活动(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9: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国外劳保现状、问题和原因

  劳动保护(以下简称劳保)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保障。本文将以“国外劳保状况与工会有关活动”为题分三次介绍国外(主要涉及发达国家)劳保现状、问题和原因;国外加强劳保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国外工会参与劳保的主要权利和活动。

  综观各国的劳保现状,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总的情况不容乐观。正如国际劳工组织在2003劳保年指出的:不少国家政府和企业对劳保不够重视,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后果缺乏充分认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统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工伤死亡的职工近35.5万人,其中包括1.2万童工。每年与生产活动有关的死亡人数超过200万。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世界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4%。仅2001年世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2000亿美元。

  就经济门类来说,农业是工伤事故较多的产业部门。全世界约有13亿农业职工,因使用机械、杀虫剂和化学制剂不当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每年达17万人。矿山采掘和建筑业也是工伤比例较高的行业。矿工只占全世界劳动力不到1%,但是其中工伤死亡人数却占5%(每年1.5万人),矽肺病等职业病造成的残疾和死亡也很严重。每年全世界工伤和死亡的建筑工人达6万人。艰苦的工作条件也使职业病在他们中间流行。

  另外,水产捕捞和运输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的工伤事故率也较高。许多非正规就业部门缺乏劳保制度和设施,也不重视培训和教育,因而工伤事故经常不断。

  从地区和国家来看,发达国家的劳保状况较好一些。例如欧盟的年均工伤死亡率仅为万分之3.7人。近年来的工伤事故明显下降,1994到2000年的工伤死亡人数减少了13%。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劳保工作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有关法制比较健全。许多发达国家都批准实施了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劳保和保健的公约,并且将有关规定纳入了本国的有关法律。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组织也很注意加强本地区的劳保立法建设。例如欧共体(现欧盟)从1978年到1994年先后制定了12个劳保法规,并在1989年颁布实施了欧盟的劳保基本文件———《改进生产安全与劳动卫生框架性指令》,规定了欧盟劳保工作的总体政策和原则,提出了生产安全和劳动卫生的最低标准和要求。基本目标是保障各成员国工人享受平等的劳动保护。该指令的实行克服了欧盟此前的专项劳保法规混乱的状况,使欧盟的劳保立法有了统一标准,也规范了各成员国的劳保立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劳保“专项指令”,如“关于对劳动场所安全和卫生的最低要求”、“关于生产设备使用中的劳动安全和卫生最低要求”以及关于建筑施工、矿山采掘和生产设备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指令等。虽然这些指令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成为各成员国制定劳保法律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据称这些指令约85%~95%的规定在各国的法规中得到了体现。另外各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健全的劳保法规体系,对保障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发达国家的劳保状况并不平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美国等国的劳保状况就不乐观,经常受到劳动者的批评。

  发展中国家的劳保状况普遍要比发达国家差。例如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工伤死亡人数比发达国家高出4倍。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劳保问题也比发达国家严重。例如俄罗斯的百万工伤死亡率曾达到年均133人;2000年其全国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达到430万个,其它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也大同小异。

  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加剧的原因很多。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许多国家劳保措施滞后。转轨国家的许多企业忽视劳保工作,甚至拒绝必要的投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限制职工的合法权利,削减福利,甚至对因病误工者拒付工资,这一切都限制了职工的劳保权益和他们争取劳保权利的斗争,许多工人有了病也得坚持工作,因而难免造成工伤事故频仍。

  其次,许多国家缺少对劳保的明确法律和政策规定,不重视研究劳保信息和问题,许多劳保措施缺乏科学性、可靠性。劳保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体系薄弱,对建立和完善劳保的劳资合作机制不够重视。许多企业的设备问题也是工伤事故增加的重要原因。如据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末的调查,设在该国的一些跨国企业的约90%的设备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

  另外,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已成为就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国际劳工组织评语),但是不少中小企业的劳保工作却严重滞后,成为劳保的薄弱环节。

  再者,许多国家对职工和有关人员的劳保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很多人缺乏有关劳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