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工地昨发生塌陷 附近楼房悬空2人失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9:06 南方都市报 | |||||||||
广州江南西附近海珠城广场工地事故现场模拟图,圈中为工地塌陷处。海运局宿舍整个小区3栋楼,每栋8层,粗略估计共约有168户人家。因最外面的两栋楼随时可能倒塌,海员宾馆、海运局宿舍的人员当即全部疏散。制图/吴山 发生坍塌的海珠城广场工地一片废墟,两栋楼(左栋为海员宾馆,右栋为居民楼)部分地基悬空,随时有塌陷可能。 停在围墙外的一辆银白色小车和一辆黑色皇冠车随着塌陷的路面卷进工地的废墟里。(新快报供图) 昨天中午1点34分,在塌方现场,记者的镜头正好拍到受影响的某宾馆首层的部分墙体等塌落下去。本报记者范舟波/摄 本报讯 广州海珠区海珠城广场工地昨天发生塌陷,一排民工宿舍、一堵围墙、一条马路全部掉入20多米深的工地大坑中。事故发生后,广州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附近数千名居名被紧急疏散。截至今日0时10分记者发稿时,被困5人中已救出3人,公安消防部门正在全力搜救另两名被困人员。 海珠城广场在建工地位于江南大道中与江南西路交界处,昨天中午12时许,工地南面
塌方事故同时还引起邻近9层高的海员宾馆和广州海运局8层高的居民楼倾斜,部分墙面开裂。 事件发生后,广州市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除上述两楼外,邻近的华海大厦、海员培训中心以及广州海运局另两幢宿舍数千人员被紧急疏散转移。昨晚,海珠区政府已经对其中的198户及酒店人员约590人的生活和居住进行了安置。事故还破坏了煤气管道、自来水管和电缆等,当地发生了煤气泄漏、水管爆裂、电力中断等。为此,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在事发后即迅速赶到现场采取措施,保障了事故工地水电气安全,并确保周边居民生活不受影响。昨晚,近百辆运输卡车满载沙石、混凝土等运往事发工地。据从工地出来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混凝土等用于填充工地的地基,防止地基塌陷,影响周边楼房。 由于事故现场距离地铁二号线隧道较近,为安全起见,昨天下午地铁二号线中大站至市二宫站区段开始暂停运营。该消息当即通过电台、电视台告知市民。地铁公司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该工程已经挖至距离地铁二号线水泥防护层5.7米处,威胁到了地铁二号线遂道的安全。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地铁隧道状况进行监测,一旦监测确认安全后,该区段即可恢复运营。 事故发生后,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指示,首先要千方百计搜救被困人员,其次在抢救过程中要防止发生新的伤亡事故,第三要保证地铁的绝对安全,第四要查明事故原因,总结教训,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也作出重要指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宁昨天两次深入现场,察看险情并参与研究救援抢险方案,他要求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对全市建筑工地开展安全大检查。 海珠城广场概况 海珠城广场位于江南大道中与江南西路交界处。广告牌显示,该项目由广州市南谊房产开发公司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9万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约5万平方米,总投资9亿元。 有关报道说,海珠城广场是海珠区内最大型文化商业中心,拟建成类似天河城广场那样集商业、文化、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商业中心。工程于2001年年底奠基。 新闻快评 应急得力 决策果断 昨天下午,广州江南大道中一建筑工地基坑挡土墙发生坍塌事故后,广州市各个部门马上开始了紧急救援和应急疏散。由于坍塌影响到供电系统和煤气管道,电力部门和煤气公司在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关闭阀门。消防官兵紧急疏散了事故发生地点周边6栋建筑物内的居民和员工,广医二院和红十字会医院的救护车严阵以待,并对伤员进行及时的救治。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地铁二号线也暂时停运。 灾难发生了,查明事故的真相、追究相关人等的责任是必要,但灾难来临时的应对措施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层面,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在最低水平。我们不必违心地把坏事变成好事,责任一定要追究,血的教训一定要汲取。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条不紊的救援行动和及时的应急疏散降低了事故可能带来的更大的风险。而这,得益于危机处理观念的转变和广州市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灾难属于非常态,常视灾难处理和事故应急为异常性管理。前不久,伦敦系列爆炸案发生之后,国内媒体对我国城市的应急技术表示担忧,大胆地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伦敦爆炸发生在北京会怎样?一时间,口水四溅,弹者认为这种假设纯属居心叵测。其实,两者出发点都是好的。生于忧患,加强事前预防,提高事后的应急水平,才是面对灾难的正确态度。 广州市于2003年颁布实施了《广州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政府设立由市长担任总指挥的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下属各级政府、各行业也分别制定了《预案》,初步建立起全市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而在这次事故的处理中,应急救援体系的成立、政府组织工作的得力和各个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又互相联动,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期待在今后,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救援资源,或许我们不能完全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力量让灾难所带来的伤痛减到最轻。(果然) 统筹:本报记者谢冰 采写:本报记者林劲松 肖海坤 周文峰 龙金光 戎明迈 张小余 邓恒 王海军 李拉 彭科 通讯员 王宏山 李辛勤 邱创泓 摄影:本报记者范舟波 谭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