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布莱尔反恐形象大受打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0:08 海峡都市报
布莱尔反恐形象大受打击(组图)
警方准备检查爆炸现场

布莱尔反恐形象大受打击(组图)
快速执行任务

  20日的爆炸发生后,谁是恐怖凶手立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英国安全专家称,14日的爆炸和7日发生的连环爆炸案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的地方,很可能是由同一个团伙策划制造。伦敦再次发生系列爆炸,也使得布莱尔政府的反恐形象遭到沉重打击。

  【凶手】

  乘客亲眼看到嫌犯

  手法克隆上次袭击

  这次可能有乘客在第一时间内看到了凶嫌:维多利亚线的乘客伊恩·麦克莱恩告诉记者:“我亲眼看到一名男子在摆弄帆布包,然后就发生爆炸了,那名男子发出惊呼,好像出了什么错。当时,所有人都冲出那节车厢。”他说,“小型爆炸产生的威力将背包撑开”。

  此外,26路公共汽车爆炸现场有人听到枪声,并且看到一名男子逃离现场,有乘客想追他却没有成功。

  那么,凶手会是谁呢?分析家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是仍在逃的“基地”恐怖分子。“7·7”事件发生后,警方觉得一定还会有其他的恐怖分子在逃,并且会在落网前继续制造恐怖袭击。而这次袭击不论是从目标选择(三列地铁和一辆公共汽车)、爆炸方式(其中一处是铁钉炸弹)以及时间选择(都是周四)上,都像是上次“克隆”出来的。

  二是欧洲其他恐怖分子。马德里大爆炸的元凶迄今没有落网,欧洲一些鲜为人知的恐怖组织在伦敦大爆炸后扬言“继续袭击英国”。因此,这些跟“基地”有一定关系却未必是“基地”成员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制造袭击事件。

  三是上次爆炸的“克隆者”。尽管选择的目标和方式很像,但威力远不及上次,所以非常有可能是模拟者。

  至于袭击的目的,一种可能是被通缉者被警察追急了,所以最后一搏;二是公开向英国政府叫板,所以选在两周纪念日进行;三是根本就是恐怖恶作剧。

  最新消息称,伦敦警方已拘捕了两名嫌犯。

  【反应】

  伦敦及时有序

  首相发表讲话

  由于吸取了“7·7”伦敦连环恐怖爆炸的经验,加上准备充分,所以这次事件发生后,伦敦反应及时有序。

  布莱尔首相取消了原计划当天下午到伦敦东区一所学校的活动,立即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呼吁民众要“镇静”。他还说,此次爆炸事件属人为设计,意在恐吓伦敦市民。

  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也取消了与“7·7”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家庭的会面,立即投入指挥与运行。

  伦敦警察局局长伊恩·布莱尔也现身电视台向民众提出警告说:“伦敦全体市民请尽量呆在自己的地方,不要乱跑,因为所发生的事情非常严重。”他同时告诉民众无需过度慌张,因为警方已经安排好一切,但人们不要好奇围观。

  伦敦交通部门在事发后立即停止了四条地铁线路———汉墨史密斯、北方线、贝克洛线和维多利亚线的运营。随后,伦敦地铁全线关闭。

  伦敦救护机构的发言人说:“我们的紧急情况部门已经对四个地点做出反应,各个地方派出三至五辆救护车。”

  另外,美国总统布什在爆炸发生后在早上的情报简会上也获得相关消息,白宫发言人称:“我们对伦敦事态密切关注,总统已经被告知。”

  另据法新社报道,由于受伦敦再次发生爆炸的影响,美国股市今天开盘即宣告下跌。在开盘五分钟内,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37.02点(下跌0.35%)至10652.1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1.67点(下跌0.08%)至2186.90点。

  【影响】

  民众心理再遭冲击

  政府反恐形象受损

  尽管此次事件据说只是“小型爆炸装置”,可能只造成一人受伤和不大的财产损失,但所产生的影响十分大。

  首先是伦敦民众的心理遭到巨大的冲击。由于事件发生距离上次连环爆炸不到两周,并且地铁和公共汽车这些与伦敦民众息息相关的运输系统遭袭击,所以民众的心理遭到重创。一位伦敦妇女告诉记者:“如果说上次爆炸发生后看有人骑自行车上班觉得可笑的话,我现在真要考虑是骑自行车上班了。”伦敦东区的居民汉密尔顿告诉天空电视台的记者说:“现在每天上班我都非常害怕,真不知道你的身边会发生什么。”

  其次是民众动摇了对布莱尔政府的反恐怖信心。“7·7”恐怖袭击发生之后,布莱尔首相和其他的高官再三保证不让同类的事件发生,并且伦敦地铁和公共汽车采取了许多新的反恐怖措施,但却仍然未能阻止爆炸再度发生。

  三是伦敦的安全形象再蒙阴影。由于在短短两周时间内接连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国际社会对伦敦的安全大加怀疑。巴黎市民米歇尔表示,他本来还计划到伦敦去游玩,现在已经决定取消计划了。而不少的巴黎人对伦敦的奥运会安全表示担忧,甚至连伦敦本地的居民也表示同样的担心。

  N冰川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