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异城异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0:2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上海是座很有趣的城市。上海的路从来不曾方正,乃至于你在上海问路,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往右(左)手转弯”,迥异于北京大妈口中的“朝北再往东”。

  在上海曲折的马路上,大众和通用公司出产的车子占了多数:普桑、桑塔纳2000、帕萨特、别克君威……顶不济的,也是POLO或者赛欧,总之,看上去都很齐整,就算偶尔有一部长相奇特的车子,也无外乎是“甲克虫”或者是敞篷。

  北京的情况绝对不是这样,那里的车子悬殊海了去,很多高档车我叫不出名,更多的微型车子我也从来不曾见过。对此,我的解释是,北京太大,没车不行,于是,不管什么车,能开就上路,私车成为一种必要的工具。北京的公交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便沦落为弱势者的交通工具,无论从车况还是服务上都显得差强人意。且不同线路间不统一的车票价格常让人犯晕;售票员动不动就查票,叫人惊诧;那空调车的票价之高也很让人莫名其妙,比如非空调票是三块,空调票就跳至五块或者六块,很让人心惊肉跳。

  反观上海,公共交通要比北京更合理一些,一般线路的公交车,不分路程,上去就是一块五,空调车是两块,所以乘客很多———可别小看乘公车,这公车文化也是“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拎得清”的上海人一般上了车就会往里走,人多的时候,会自觉地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既不贴到别人,也不让别人碰到自己。一般而言,上海人对于堵车的耐心相当好,一个小时以内到达基本上没有太多反应。

  公共交通发达的地方,私车更多地成为一种装饰而不仅仅是工具。更何况,上海人无论如何都坚持要光鲜地出门,加之上海对私车牌照的限量发放,在上海开一辆火柴盒似的私车,首先是不划算,其次不够“扎台”,于是,上海人要么买一部过得去的私车,要么仍旧坐公车或者地铁、轻轨。

  说到地铁,这完全是上海人的叫法,在北京问路时,我便听到有人一本正经地纠正道:不是地铁,是城铁。好吧,不管是什么铁,上海的轨道交通更好一些。

  北京城铁的故事也不必去说它了,电梯么,很少有,由于环线地铁的缘故,换乘车站倒是很多,于是,乘客要奔走于长长的地下通道中———很像防空洞,然后一窝蜂地跑下楼梯,涌在车门前,不等车门完全打开,便争先恐后地冲进去。秩序井然的那一幕,我几乎不曾遇到过。

  至于上海的地铁,每每有电梯,拥挤是当然的,然而票价却是合理的,根据车程定价,不似北京,换乘了都是四块。

  我没有私车,所以,在北京时,我时常为交通不便而苦恼。大而无当———我这样抱怨道。

  可是,我在上海却很少有这样的感受。

  或许,与其大张旗鼓地制造出对私车的“消费需求”,倒不如致力于对公共交通的建设———这大约也更符合“节能型社会”的需要。

  作者:汪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