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借读,需要什么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0:2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分低 ”必须借读

  省城李先生的儿子小学和初中都上的是普通学校,学习成绩一般。去年考高中时,儿子考得不理想,又只能上普通高中。李先生认为高中是关键时期,辗转托了不少人,交了万元的择校费,终于如愿让儿子进了一所示范高中读书。但由于儿子的功底比较差,进入“重点”后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功课就全面亮起了“红灯”,在
班级排倒数第五名。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绩太差,在班里抬不起头来,李先生的儿子进入高中后越来越沉默,和同学几乎没有来往,人也变的孤僻很多。前几天李先生提出给他再找一个家教时,儿子突然说他不想再在学校读下去了,因为感觉太累。是让儿子转学还是继续在这个名校读下去,李先生开始陷入两难中。

  类似李先生的家长还有很多,省城吴先生的儿子今年中考考了550分,这个分数距离省城几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分数线有很大的差距,但他认为:“正因为分数低,才一定要找个好学校借读,跟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对他才会有促进作用。”但至于这样的低分能否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吴先生则没有多加考虑。

  “分高”更要借读

  分数低的学生要择校,而现在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开始择校,他们宁愿放弃一些示范高中正取生的身份,而偏要挤到更好的学校里做个借读生。

  今年中考中,省城程先生的孩子考了640多分,这样的分数可以考进一所很不错的省级示范高中,成为“计划内”学生。但是程先生却不愿意降低要求,一心只要把孩子送到合肥一中读书,虽然分数线还没划定,程先生已经开始在做借读的准备工作。

  他认为自己同事和朋友的孩子都在一中读书,他不能让孩子落后于别人,即使借读生在学校里得不到重视,但孩子在里面有个高的起点,拥有更好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才能有更好的成绩。

  宁做省级示范高中的“凤尾”,不做普通高中的“鸡头”,这是目前很多高分考生借读的心理,他们成为择校群体里的一支“生力军”。

  “借债”也要借读

  随着择校热的到来,择校费也跟着水涨船高,一所好的学校择校费动辄数千上万,这对一些工薪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但是即使这样,也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名校的追捧,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

  合肥刘女士在省城一家工厂里上班,每月工资很低,去年丈夫患病后,他们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但这些并不能影响刘女士对学校的选择。早在上小学时,她便想方设法将女儿择校到一所著名的小学读书。今年女儿小学毕业了,刘女士虽然感到很难,但她还是在努力要把孩子送进升学率在省城排名第一的初中,为此,她不惜利用周末兼一份钟点工。她告诉记者,“再穷我也要让女儿上好的学校,不能让她将来怨恨我”,但是女儿是否真的愿意母亲借债去择校,刘女士却并不去理会。

  让孩子上好学校,以让孩子日后不要怪自己,这种心理在择校的家长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两种思路推动“借读热”

  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对名校的追求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而记者在调查的时候发现,盲目择校的背后有两大根源。

  “硬件”好

  说起去年为女儿上初中择校,在政府机关供职的郭女士仍然感慨颇多,她说自己的择校其实是被逼上梁山的。临近小学毕业,学校老师只告诉家长小学对口的初中是某个学校,才开始郭女士也不是说非择校不可,但去对口升学的学校一看,学校的硬件条件和那些好的学校比差得太多了:语音教室只有一间,孩子们电脑课上还不能人手一台机器。而现在电脑操作是进入社会的基础技能,她担心上这样的学校,孩子接触不到日新月异的新知识而落后于这个社会。所以,她最终选择给女儿择校。虽然女儿现在在学校里不算出众,但是郭女士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升学率”高

  省城一所著名高中的校长告诉记者,自中考成绩公布至今,他的电话都快被家长和各界人士“打爆了”,正常工作受到极大的干扰。现在的他连学校也不敢待,手机也被设成了随意呼,看到陌生号码根本不敢接听,就怕是要找关系借读的。

  他认为,家长迷信“重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迷信“升学率”。很多家长恨不得将孩子送到一个升大学“100%”的学校里,认为这样就放心了。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般来说,示范类高中的学生素质高,老师教学的进度很快,一些借读的学生自身学习功底不扎实,此时就会出现跟不上课的情况,这样反而会令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家长只是盲目地迷信名校,而忽视孩子的自身实际情况,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恰得其反。而且,现在各校在借读的问题上也已出台了“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原则。

  理性选择“借读”

  择校热的出现有其存在的背景,那么该如何遏制这股“风”,让择校变得理性呢。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基教处的李明阳处长。

  李处长认为,高中择校在“三限”的范围内是允许的,择校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教育优质资源的相对不足,这才导致学生倾向名校,所以现在各级教育部门就是要力求使基础教育更加均衡化。近几年来我省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让市区好的学校的教师队伍流动起来,让他们到相对差点的学校进行支教,同时也加快各学校校长间的流动,好学校的副校长可以到普通学校去当校长,从而把好的教学理念和资源带去。此外,在校际之间还进行“结对子”活动,一个好学校和一个普通学校绑在一起进行评估,促使好学校加强对普通学校的交流和帮助。

  对于择校,李处长表示家长的一番苦心值得同情,但是却不能忽视现实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家长们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应该冷静对待差距,并不是最好的学校就一定能给所有的孩子最好的教育,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本报记者 张晓嵘

  作者:张晓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