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鱼与熊掌如何得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4:05 人民政协报

  效率优先没错公平不会自己来资本与劳动的对话

  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英国作家狄更斯怎么也不会想到,《双城记 》精彩的开篇语式居然可以被借用来形容今天的中国。

  黄金发展期与社会矛盾凸显相互交织。

  7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表示,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处在一个 平稳、较快的增长时期。与郑京平的结论相呼应的是,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  

  经济增长往往与社会问题相伴而生。

  就在经济学家们准备据此对全年的经济形势做出他们前瞻的预测时,新浪的网友却没有给郑京平留多少“面子”。

  “去年6月30日股票指数1400点,今年6月30日1080点,下降22%,两相抵消,中国经济实际下降1 5%”。  “GDP-外商GDP=GNP,GDP-环境破坏-资源代价=绿色GDP。”

  “是吗?我怎么觉得今年的工资好像比去年少了许多!”

  “全体工薪阶层的悲哀!!!”17条评论清一色地发泄着质疑与不满的情绪:经济增长这么快,为什么我们的日子 却越过越紧巴?

  一段日子以来,工薪阶层的精英们越来越频繁地通过网络来表达他们类似的观点与要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口号现在已经开始淡出,逐渐向“公平与效率并重”过渡。看看报纸,浏览一下网页,这些出自经济学家笔下的论调确实赢 得了不菲喝采。

  经济运行中的有些数据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

  2003年代表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就已达到0.45%。  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 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 际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GDP增速低1.8和2.7个百分点。

  我们真的需要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坚持了十几年的收入分配原则吗?不,不,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八个字其实就是我们建立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指导思想。

  发展才是硬道理

  就在半个月前,出席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常委们为“效率与公平”的排序争得面红耳赤,有常委形容“气氛 相当激烈”。

  萧灼基常委认为,关注公平不应该改变效率优先原则。他的支撑点是我国经济效率不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不高 ,决定了我们仍然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兼顾效率与公平”?有些人的观点是很尖锐的。

  “兼顾”公平是对“公平”这一伟大观念的不公平。没有公平的效率算什么效率?  一直专注和谐社会理论研究的 邓伟志常委毫不客气地指出,就是收入分配的“资”高“劳”低,社会上弱势群体才越来越多。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次作为收入分配制度写进来。

  之前,“兼顾效率与公平”作为经验总结,写进了十四大的决议。再之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 先富起来”这样一个富有鼓舞精神的口号。

  十四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成为一个拐点。作为此次会议精神的着力点,《决定》第一次明确指出 “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两种要素资源就是资本和劳动。按照经济 学的观点,总产出(总收入)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之间的划分取决于它们的边际生产率。

  在现实世界中,因资本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资本收益通常都要远远大于劳动收益。  这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潜在法则 ,也是中国经济运行中真切的体验。

  1992年。溯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国历史上的这个年份不能不提。

  众所周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 统一认识,姓“社”姓“资”的讨论不绝于耳,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

  邓小平开始南巡。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 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位伟人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谈话,扫清了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与激情开始迸发。  19 92年是“八五”计划实施第二年,经济界人士说,这是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的起步年。创业潮也在此时在中国上下兴起。在 重庆,55岁的尹明善这一年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凭着手里的20万元开了一个9个人的小作坊,生产摩托车发动机;这一年 ,上海的郭广昌和几个同学凑钱注册了一家公司,成为后来的复星集团最早的雏形。

  这二人今天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人。

  不妨仔细看看,后来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出现过的很多名字,在这时候刚刚开始掘他们的第一桶金。  后来 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企业,比如像宝洁、康师傅,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在大陆建立合资企业。根据当年的统计资料,1992 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协议金额575亿美元,实际投资111.6亿美元,分别增长3.8倍和1.6倍。  

  到1992年末,在我国注册的"三资"企业已达8.4万个,比上年末增加4.7万个。

  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靠经济的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

  以信息特邀委员身份出席常委会的郝如玉委员在会上感觉很不轻松。"我不是富人经济学家,但是我一定坚持不能杀 富济贫的观点。"对于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说法和论点,郝如玉委员表示有些担心。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今天仍然重要"。

  消费的断层成为"社会不公"的主要特征

  效率与公平并非此长彼消,而是对立统一的。

  改革开放26年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增长了10倍,平均发展速度为9.4%,这样的发展速度成 为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事实上,相对于改革开放前而言,每个公民的个人财富积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社会不公的感觉为什么会越来越强烈呢?

  "人们追求攀比的是生活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只要生产资料的不平等换取的是生活资料的平等,社会就是祥和的 。"

  社会上一直认为,正是孙大午一直坚持的"公平观"让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赢得了道义的支持。

  这位一碗面条即可打发一顿饭、至今没有专车的亿万富翁,依然信奉"富人必须顾及自己与周围的协调,生活资料不 能差距不大,这样富人才能生存。"

  这不仅仅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观。

  到城市的街头、郊区的别墅去看一看,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之惠成长壮大的中国富裕阶层(包括民营企业家) ,绝大部分人的消费内容已经不限于国内一般产品的消费:例如,房子装修所用建材产品以及家电设施基本是进口货,通讯设 备动辙上万、十几万的外国品牌,谁开了一辆国产车在社交圈子里可能要被笑话。

  "当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消费国外产品的群体,这一部分国民收入便中断了与国内生产的联系。当这一切行为都与国 内生产无关的时候,中国的企业怎能卖出产品,中国经济怎能增长?特别是连粮食和水果都要靠外国进口的时候,中国的农民 怎能卖出产品获得收入?这就是社会学术语中的'社会断裂'。"

  著名学者仲大军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有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公共服务类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加剧了低收入阶层的"不公平感",甚至产生了"挫败感"。

  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不住。刘迎龙常委感慨地表示,近几年在物价走势上存 在一个极奇怪的现象,富裕阶层所不屑工业品和农产品一直价格持续"疲软",备受他们青睐的房地产、教育、医疗等价格却 一路扶摇直上。

  据有关调查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近4年学杂费增长了一倍多,医疗费和房地产每年呈两位数增长。

  教育、医疗、房地产成为低收入阶层心中难言的痛。

  7月15日,山东冠县16岁的蔡朝花含着眼泪到上海一家台资电子厂打工去了。考上大学的姐姐一个学期就要60 00块钱的学杂费用,靠种几亩地棉花维持生活的父亲不得不放弃了二女儿。"老二比老大成绩还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我 实在是没办法呀。"

  51岁的蔡家林看起来比60岁还老。

  前一阵子,关于中国经济是"冷"还是"热"的大讨论又开始风生水起,把脉不准,闹得经济学家们着急上火。

  有分析指出,居民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上升主要不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而是由于价格上涨所致,这种所谓的消费结构升级 实际上压抑了其他正常消费支出的增长,并对消费预期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

  当然,着急上火的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们。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由要素价格决定的,劳动要素的最低工资通常与通货膨胀挂钩。最常用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是消费 物价指数(CPI)。

  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中,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在我们身边,大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工资似乎"更粘"。

  据有关部门统计,物价在不断上涨,但有些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竟然10年未涨一元钱。

  市场价格上涨比较温和。20日郑京平关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描述,大体代表了5年来相关话题的口径。

  没有通货膨胀,自然就没有最低工资的调整。

  仲大军对目前的CPI权威性表示怀疑,"国内的通胀,不是一时半会,是个长期状况,而国内的指标反映不出来。 CPI居然不把房地产价格算到里面。而这几年居民支出最大的就是房价。这是很不合理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民建中央在其今年"两会"的提案中说得很明白。

  "由于现行的价格统计制度尚未按不同收入阶层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反映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对价格水平变 化的影响上存在着一定局限和偏差。如果仅依据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的幅度来判断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而忽略其中差异 ,并以此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往往容易脱离实际甚至导致失误。"

  效率优先时,收入分配的公平底线是什么?

  7月15日上午,在郑州经三路某大厦门前,170多名民工举着写有"民工维权记者新闻发布会"的条幅,向工作 在大厦里的广厦建设集团河南分公司讨要拖欠几个月的60多万元工资。

  这一举动意味着民工讨薪也开始"与时俱进"。

  这样的"与时俱进"却又让人平添几许悲哀。

  事件的焦点是,广厦建设集团河南分公司认为拖欠工资实际款数为31万余元,民工们却认为开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 局的处理意见只是采纳了广厦建设集团河南分公司的决算报表,而没有参考自己的决算单,这样处理不公平。

  劳动在产出中究竟占多少才算公平?

  经济学家们已开始关注这个问题。6月中旬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在北京西三旗的家里,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教授正 在伏案修改他在即将召开的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的发言草稿。题目是《改变畸轻畸重状况,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 。

  他首先肯定了"我国是一个资本不足的国家,资本是一种稀缺的要素。"在他看来,国家像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一样 ,保护资本收益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完全正确的,今后必须继续坚持允许和鼓励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

  让萧常委担忧的是,"对于劳动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通过调查,他了解到, 一方面,我国就业队伍在扩大,另一方面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从15%降到12% 。

  而美国在20世纪后期劳动收入在GDP中所占比例为74%。

  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萧灼基教授的观点在常委会上得到广泛共鸣。"初次分配要讲效率,但也要讲公正,保障劳动者权利。"王恒丰常委 指出,当前的收入差距拉大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个社会的发端往往是以效率优先原则起步的。改革开放为什么?治穷。在平均主义大锅饭时代,没效率可讲。为激 发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的原则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具有时代意义。

  200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3万600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

  这是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结果。

  但是巨额GDP并不能保证一国所有的公民都幸福。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公平的话题确实越来越重要 。

  在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中,效率一般占据着主导地位,效率的提高决定着公平的程度,效率优先的原则是生产力最终 起决定作用的体现。

  但是公平一般不会自己到来。

  具体到企业,抛开二次分配不谈,就一次分配中资本与劳动而言,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公平的底线是什么?

  据了解,沿海地区很多鞋厂、玩具厂大部分是青年女工,每周工作6天,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7~8点。

  一些国有或国有改制企业也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口号胁迫工人无偿延长劳动时间,工人们为了 不失去工作只好默默忍受。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常常利用劳动者急于求职的心理,与之签订一些显失公平的劳动合同,有的合同甚至写 有"伤亡自理"的条款。

  当资本因为稀缺而被社会过份"娇宠"时,普通劳动者恐怕没有能力来争取自己分内的那纸"公平"。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验表明,工会在这个时候起关键作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