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状元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5:59 扬子晚报

  镇江市丹徒区上会镇薛村村元村自然村。

  这是一个地处茅山丘陵的小山村。走进村庄,顿时使人有一种十分安详的氛围:村里绿树掩映,水质清澈的池塘里鹅鸭成群,一两声鸡鸣狗吠越发增加村庄的宁静。这个总人口为1300人的山村,20多年里竟出了100多位大学生,有清华大学的,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有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的,其中有两名博士、四名硕士,还有一位留学美国。今年,这个
小山村单是考上本科高校的学生又有10多名!这一现象轰动了四乡八里,远远近近的百姓直接喊元村为“状元村”。

  “我们村原来是行政村,去年才与附近的薛村村合并。”长期担任元村村支书、现为薛村村支部副书记的施洪云,说起一个村里出了这么多人才,脸上抑制不住自豪,“我们村一直是个农业村,一直比较贫困。但从好久好久以前,村里人对孩子读书就很重视,读书风气很浓。房子可以不砌,家当可以不置,衣服可以不添,但孩子的书不能不读。家里再困难,借钱也要让孩子读书。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现在。村里虽然穷,但也非常支持孩子读书,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村里奖励1000元,考上重点高中了,奖励300元。这种措施也激发了村里的孩子在学习上互相比赛。一个家庭出两个大学生的就有十几户呢。”

  更令施洪云自豪的是,从这个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们,没有忘记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他们一直在回报这个目前还不富庶的山村———“去年搞乡村道路水泥化,我们打算把路修到大多数村民家门口,钱不够,在镇江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朱苏生二话不说出了6万多元。就是这位朱苏生,2001年还给村里捐款4万多元,建起老年活动中心;对村里的特困户,他也每年捐钱捐物。从我们村里读书出去、目前在镇江工作的,朱苏生负责召集;在南京由李生巧召集;在上海由朱洪文召集。村里有什么困难的事,他们知道后都会慷慨解囊,而且经常彼此间互通信息,为村里办实事:从镇上通往村里的路,扩建了3次,每次他们都捐款,总数接近20万元;现在你们看,我们村的路修得多好啊。村里没有工业项目,搞公益事业主要依靠这些读书出去的人捐助,像修自来水啊、修路啊、搞水利设施啊、学校扩建啊,还有建村委会办公室,等等,都是他们捐的钱,加起来有60多万元了。他们没有忘记生养他们的山村,没有丢掉村里淳朴的风气。村里那些困难户、尤其是生活困难的老人,一直都在感念这些出门在外的娃儿呢。”通讯员时文洁记者 朱新法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