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拒绝感恩是一种道德癌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6:27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深圳歌手丛飞的名字是从上个月起才被人们广泛认识的。这两天,他的名字经由《羊城晚报》的连续报道再次成为人们的话题,已经不再是他好善乐施的动人事迹,而是他所资助的个别人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新闻。

  被丛飞事迹感动而辞职照看丛飞的林燕告诉记者,丛飞患病住院后,他资助过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但没有来看他。在一所大学教书的受助者竟然十分反感媒体在报道中
提到他的名字,认为这让自己很没面子。丛飞曾多次资助一位学音乐的女子,并帮她在深圳找工作。林燕打电话给她,希望她来看看丛飞。但几个月过去了,却没看到她的影子。这位女子甚至告诉记者丛飞“另有所图”!而一位受助人的家长居然给丛飞打来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这样的事令人难以置信,但还是“令人信服”地发生了。

  人之所以优于一般动物,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伦理,有同情之心,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感。———即便是动物,还有一些反哺本能。人缺失了这些特质,就连一般动物都不如了。

  中国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丛飞的多年善举已经可以称为“涌泉之恩”,有人希望接受过“涌泉之恩”者到医院看望丛飞,这如果算是报答,也只是“滴水相报”。可是那位教师那个学音乐的女子就连“滴水相报”都予以拒绝!身为师表的教师,却认为被人资助过“没有面子”,但他没有意识到,当他说出这句话时,他已经把教师甚至做人的颜面丢弃干净了。我们为他担心的是,万一他的学生知道这个老师的如此德行,他还有什么“面子”展现在课堂之上?至于那个揣测丛飞“另有所图”的女子,那个追着要钱的家长,我们不必去作道德分析了,因为他们不具备道德分析的基础。

  尽管施予不能作为回报的订单,但感恩之心却是人们对施予者的起码“回执”。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人在丛飞患病时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问候,这些都是人们对一个乐善者的“回执”。而林燕虽然没有接受过丛飞的资助却辞职在医院照看他,更是让人看到“善有善报”———她是社会回赠给丛飞的无价“道德红包”!其实,丛飞本人的善举也是一种感恩的结果:在他穷困潦倒时,正是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姑娘资助他成为歌手。

  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拒绝感恩则是道德的癌细胞,它吞噬着社会善良机体,让人们对善举失去反应,使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我们通常所说是“孝道”、“尊师”等等,都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感恩。可是在官僚机制中,在商业社会里,人们往往因为信奉权力和金钱拜物教,造成“有奶便是娘,断奶娘滚蛋”和“人在位,茶奉上;人一走,茶就凉”的社会风气,一些人在有求于人时是奴隶加乞丐,在无求于人时是皇帝兼施主。一个不会感恩的“实用主义”社会,是无法提供持续性善良的。

  丛飞身边不知感恩的人尽管是少数,但足以作为我们感恩教育的反面教材。(据《羊城晚报》何龙)

  事件回放

  深圳歌手丛飞捐款300万资助178名贫困生

  他是深圳一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

  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

  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

  他如今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

  自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后,丛飞就开始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至今已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累计捐助款达300万元,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等称号。

  小时候,丛飞家里很穷,为了能交上学费,他卖过冰棍,也偷卖过家里祖传的两个铜蜡台。因为这个原因,他特别在乎山区的孩子们有没书读。多年来丛飞的演出费总是还没捂热就捐出去了,妻子不理解与他离了婚,将年仅2岁的女儿留给丛飞,独自离开了这个家。

  今年4月,丛飞被医院确诊为晚期胃癌。现在,丛飞面临着三大打击:新婚的妻子——24岁的深航空姐邢丹怀孕了,要不要这个孩子,化验结果说风疹细胞太多,恐怕正怀着的孩子出来畸形;第二个打击是宣布他得了癌症,死亡随时都会降临;第三个是嗓子失声了,医生说恢复不了。在化疗前,他赶到学校给孩子们送了救助基金。丛飞最大的心愿是:“我病好了能重返舞台,搞个大型的演唱会,答谢社会这些关爱我的人,然后赚更多的钱,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本报综合消息)

  几名已工作的受助者近在咫尺却没来探望丛飞,更有

  受助学生家长追着要钱,其中有人如此理解恩情———

  “他帮我肯定另有所图”

  深圳杰出的志愿者丛飞,倾注毕生心血、财力资助178个穷孩子,没想到在他病倒的时候,几位已经在深圳工作的受助者,竟然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近在咫尺也不来看

  林燕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营销三部主任,被丛飞事迹所感动,现在她几乎放弃工作全力照顾丛飞,对丛飞的情况比较了解。她介绍,丛飞10年来资助的178名孩子,绝大多数都还在贵州、广西等地读书,得知丛飞患病,很多受助孩子纷纷给丛飞写信。但让他们惊讶的是,丛飞的事迹及病情经报道已广为人知,但丛飞住院三个多月来,已经在深圳参加工作的几个受助者,近在咫尺,几乎没有一个来看丛飞!

  近日,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和其中一位受助者阿雪(化名)取得联系。据介绍,丛飞资助阿雪有3年历史了。阿雪音乐学院毕业后,阿雪来深圳找工作,丛飞为她找到一所音乐学校,但阿雪对这个职位不满意,双方就失去联系。

  今年丛飞住院后,林燕曾在街上碰见阿雪,此时阿雪已经在深圳找到固定工作。林燕希望阿雪能来看一看丛飞。

  “丛飞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能猜到”

  记者与阿雪通了电话。记者:你认识深圳歌手丛飞吗?你是否受过他的资助?

  阿雪:我是受过他的资助。不过,当时丛飞资助我也是出于自愿,他有他的想法,我从来没有强迫他。

  记者:你觉得他资助你有什么想法?

  阿雪: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有人图名,有人图利,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记者:丛飞帮过你,现在他没钱看病,你想帮他一下吗?

  阿雪:你要我怎么帮他?我现在每月不过三四千元钱,弟弟妹妹又正在读书。再说,他也从来没向我提过这个要求。

  记者:丛飞现在病情已十分危险,你难道没想去看看他?阿雪:我现在很忙,真的没有时间。随后,阿雪挂断电话,记者反复拨打,电话始终关机。

  “希望永不再提往事”

  林燕告诉记者,一名同样受过丛飞资助的李某,得知有记者在报道丛飞时提到自己,马上给丛飞打电话,要丛飞将网上涉及自己的东西删除。

  林燕打通了李某的电话。问他为什么要删去名字,他说他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林燕问,受助是耻辱吗?他说,我没说是耻辱,但我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

  “你这不是坑人吗”

  更有甚者,有受助人的家长给丛飞打来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一直在照看丛飞的林燕告诉记者,丛飞听到这些话,一度情绪十分低落。(本报综合消息)

  丛飞“另有所图”吗?!读者愤慨指出———

  应试教育唯分是图 人性培养极不完善

  “另有所图?图什么?!哎,现在的年轻人!教育出了问题啦!”连日来,媒体报道深圳杰出的志愿者丛飞好心没好报后,一些读者纷纷打来电话,痛斥一些“忘恩负义”的人!

  帮人要带眼识人

  昨天,有读者打来电话,直斥一些人没有良心。广州一位陈姓市民告诉记者,自己十分欣慰广东出现丛飞这样的好人,但没想到几位已经在深圳工作的受助者,竟然不来看丛飞,在丛飞资助的178个穷孩子中,这几个人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影响太坏了,“以后帮人要带眼识人,有些人一出生就没心肝,帮不得!”

  应试教育是根源

  “这样忘恩负义的青年人还不少!”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贺立平教授认为,深挖年轻人忘恩负义的表现,其根源在弊端重重的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下,唯分是图。学生用过多的精力关注考试分数,对人性的培养和完善极不注意。青年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他们就会对社会、社区的发展漠不关心,不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最终什么事情的处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广东省人大代表刘钛是韶关始兴中学校长。他说,始兴中学每年都有贫困生受到资助,每次学校老师都强调善款是捐助者用汗水换来的,一定要珍惜,定期向资助人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有能力后一定要偿还。

  急于摆脱“贫困史”

  广东省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曾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前还正在讨论忘恩负义现象,曾锦华分析,很多受资助者在大学读书期间一般都用各种方式感激丛飞,一旦走向社会,他们在社会中会自然而然地急于摆脱“贫穷的历史”。

  曾锦华分析,这些忘恩负义的青年心理是有问题的,属于心理出现“亚健康”的一种表现。这种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公共利益面前时时与人攀比,忘记过去热心人的帮助,心理很成问题。(羊晚)

  丛飞好心却遭冷言讥讽,少数人只知索取不愿回报让人唏嘘

  不懂感恩,“性本善”变易碎品

  丛飞事件牵动人心,受助人“阿雪”的几句冷言更让人寒彻心扉。报纸出街后,不断有读者致电晚报,大声质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懂感恩?”

  当年受助坚韧求学如今承诺没有下文

  1994年,羊城晚报曾发现一个靠捡垃圾破烂求学的孩子,记者和编辑都被这孩子曲折的命运和坚韧的精神打动,在头版显著位置对他进行了报道。

  随后,社会各界的捐助纷至沓来,发现并报道他的记者也与他结缘,多年来坚持帮助他。靠着社会支持,这个孩子读完高中,考入西安某重点高校。为圆他的大学梦,本报记者又多方努力,为他争取了“仲明助学金”。由于“仲明”是私人设立的助学金,受助人同时要签署“道义契约”,承诺大学毕业之后,如有能力需及时还款,以便补充基金,让爱心延续。

  七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苦孩子早已找到如意工作,却一直没有兑现自己当初的承诺,晚报记者在电话中向他委婉提出还款事项后,他竟沉默了,从此杳无音信。

  联想到受过丛飞捐助的深圳女学生不愿去医院看他,当年报道那位苦孩子的记者也很释然:“受人捐助对于她来说,是自己的隐私,她有权利不向别人提起。”只是她也希望这个女孩,哪怕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问候一声,对于身患重病的丛飞来说,都是莫大的欣慰。

  三年未还贷款顾着自己买房

  如果说受过他人资助,日后努力回报,这还要靠良心;国家助学贷款则有法律约束,必须按期偿还。但尽管如此,大学生拖欠甚至逃避还贷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记者找到一名毕业三年未还贷款的大学毕业生小桃(化名)。她如此解释:“我买房了啊。为买房我已经欠银行巨款啦,那个利息远远比助学贷款高,我当然先还利息高的了。”记者问及为何不先还完助学贷款再买房,她说:“房价涨得多快啊,等我还完那个(助学贷款),就买不起房了!”另一个被学校催款的学生小李(化名)竟然忘记了还款这回事:“是工行还是农行啊?我那张卡放在哪里了我早不记得了。他们没给我寄过账单,我以为被当成坏账处理掉了。”

  父母爱得狭隘社会助长功利

  广州某高三毕业生家长、退休人事部经理陈女士从自己切身体会剖析,认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爱得太狭隘、太紧张、太功利。陈女士认为,过去父母对儿女的爱更温馨,更像一种厚爱,不像现在这么急功近利,爱得很狭隘,带有目的性,过分的紧张,成了孩子成长的阴暗面。她说,如果家长常叮嘱他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提高警惕性,孩子就直接受家长思维影响,长大后容易怀疑他人。

  同时,过于商业化的社会使孩子的物质欲很强,功利心让他们更喜欢索取而不是付出。在整个社会大气候影响下,孩子的价值观也被潜移默化了。(羊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