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面对求职 我有话要说--一个普通高校学生的求职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7:00 法律与生活

  文/晓伟

  2005年6月20日,我硕士研究生毕业了。身穿硕士袍在学校留影时,我感慨万千。从读小学到硕士毕业,我在 校园里呆了整整19个年头,这是人生四分之一的时光。不知道我这个产品是否合格?

  离别时,同学们十分伤感,互握着手祝福彼此能找到好的工作。我们有32个同学,只有15个找到了工作,而工作 单位无一例外全都是高校。我们虽然是法学硕士,却敲不开公检法司的大门。

  就在怨恨学校不是名牌之时,同学宋哥顺利地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证据法博士学位的消息传来,这让我们全班人兴 奋了一个月,有人笑称:“以后《今日说法》上可以看到宋博士了!”宋哥的成功的确给我增加了找工作的增加了信心,普通 高校也有人才!

  其实我就读的学校在省里是数一数二的名校,在省内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应该不是问题。可是我却不得不来北京谋职 ,因为我的那个她在北京。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认为在北京找工作机会很多,其实他们哪里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2004年11月起,我就开始来北京找工作了。除了在网上查找求职信息外,我还去参加各种招聘会。

  参加招聘会,绝对是个体力活。从进场买票到递送简历,都需要你有一个过硬的防挤压的好身板。我第一次参加招聘 会是在农展馆。我试着投了几份简历,单位的工作人员连看也不看,就把我的简历扔到堆积的简历堆儿里。然而与这些单位的 冷漠相对的却是火爆的保险行业,每走过一个保险的展台,都会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邀请。起初,我只是匆匆走过,不敢驻足 观望。可是就在我准备离开展厅时,还是被一位保险人拦住了。主要是他一副学生模样,加上一脸的真诚让我不好意思拒绝。 他自称是位材料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保险行业是因为这是个可以大有作为的行业。我并不认同他的说法,我无意贬低这 个行业,只是觉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专业学习,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差太远的行业算不算是一种资源浪费。市场经济要求资源的 合理化配置,可是人才走向市场,是不是真能达到合理化配置?难说!

  在以后的招聘会上,我“固执”地寻找招聘法学专业的单位,结果一无所获。都说法学是热门专业,可是为什么到找 工作时就不热门了呢?同学们都戏称学法学的是“地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没有了路”。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美国,只 有其他专业毕业后才可以报考法学专业,因为如果找不到相关的法律工作,他们还可以去干老本行,不至于像我们这样走投无 路呀!

  我不知道我还该不该相信招聘会,但我还是一次次去参加。

  在北京体育馆的招聘会上,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民办学院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如今只能另辟蹊径了。见众多求职者都将 简历投到教学部,我就盯准了学院宣传干事这个“冷门”职位,当把简历递到招聘老师的手中时,老师眼睛一亮,抬起头对我 说:“我们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你就现场写一份我们学院的宣传报道吧。”在周围求职者羡慕的眼神中,我从老师手中接过 纸笔,心里别提多兴奋了。老师仔细看了我写的报道,对我说:“近期和你联系。”并给我留了她的联系方式。从她满意的笑 容里,我看到了些许的希望。这是在参加招聘会以来,我在现场得到的最明确、最有希望的答复。果然,第三天,我接到了那 位老师的电话,她让我到学校面试。偏偏这个时候,学校有事,我不得不马上回去。我尽量向那位老师解释,希望她能理解我 这个毕业生的苦衷。可是,当我办完学校的事,马上和她联系时,得到的回答却是“等你毕业后再说吧”。我已经不记得是怎 么挂的电话了,只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机会。

  我在网上看到人民网在招编辑人员,投去一份简历,很快就接到面试的通知。那天,我准时来到人民网,经过比较顺 利的笔试,我又在计算机上开始实战操作——对前一天的帖子,进行归纳总结。结束后,女考官让我回去等通知。谁知,从此 再没有音信,期间我打过几次电话,她都告诉我,“还没定,再等等”。后来,我终于明白,她所说的“还没定”,就是说我 不适合。感谢她的婉转,给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学子保留一点自信和自尊。

  随后的一次专门为硕士毕业生召开的招聘会上,我再一次受到了“伤害”。满以为在这次专场上,我能找到心仪的工 作,谁知,在展位上,我看到的都是“北京户口”、“北京生源”、“北京公务员资格”。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参加某知名媒体的招聘考试时,试卷竟然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是担任公务员的才参加 的考试。这是不是意味着每位记者都要具备官员的素质,还是只有通过这个标准化测试才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古人都发出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将人才”的呼吁,今人是不是太固执了?

  当我在校园网上,看到北京某民办高校招聘法学老师的信息后,我马上打了电话,因为这是我心仪的职业。北京一流 的大学根本别想,二流学校的法学教师都得有博士学位。听说有个学校要法学教师,结果有30多位法学博士去应聘。不知道 法学专业怎么了?到博士找工作还那么难!

  和负责招聘的老师联系好时间后,我坐车去了学校所在地——良乡。同时前去面试的还有三个本科生。一见面,老师 就问我:“你找不到其他的工作了吗?研究生为什么会选择我们学校?”手里拿着19年艰难求学才换来的厚重文凭,我再次 茫然了。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5年7月上半月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