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调配教育资源 打破就业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8:0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昨日会议上,多个协议的签订,给解决大学生就业区域障碍、解决区域内人才流动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俊杰、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泰岭以及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让供需信息畅通

  成都商报:本次会议上,不少人认为毕业生不同区域内就业目前还存在一定障碍。

  朱俊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不同区域内就业的不平等现象。比如部分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对非本地毕业生提出包括户口在内的诸多要求;部分公司对中、西部高校的毕业生提出与当地毕业生不同的学历要求,个别公司对性别的特殊要求等。

  何绍勇:就四川省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60%都在省内,省外较多的地区是中、西部,而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不到10%。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的障碍是信息问题。首先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供需信息不畅通,另外是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成都商报:《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对打破就业障碍有何意义?

  朱俊杰:“9+2”区域内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一,要打破就业障碍还需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今天的会议,虽然还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但是向这个目标迈进的基础性步骤。

  成都商报:广东与其他省进行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后,会不会给广东本地的大学生造成就业压力?

  张泰岭: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就业是双向选择,也是一种竞争。如果广东本地的企业不愿意用广东的大学生,广东大学生的就业率低,这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差距,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让人才有序流动

  成都商报:省份间的资源不均衡导致了一种现象:优秀人才向着发达城市流动,而中、西部地区要留住优秀人才就要付出较高价?

  朱俊杰:从表面上看,用高价留住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是由于有关资源不均衡而诱发的人才高消费问题。健全的人才体制,就是要善于发现和正确使用人才。

  何绍勇:现在的“引进人才”的含义与过去不同了: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不是需求的主流了。我们目前需要的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取长补短,引进其他地区在培训人才方面的优势经验,同时将我省的经验和其他地区分享。这样,才能使区域内教师资源趋于均衡。

  成都商报:《区域教师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到,构建教师互联互聘机制。您如何看待其对改善人才流动现状的意义?

  朱俊杰:这条措施前还应该加上一个条件:在尊重学校依法办学和管理的基础上。我认为,人才的有序流动应该是在宏观的管理下的自由流动。也就是说不能一个老师想走就走,也不能一个学校说要谁就一定要谁。

  张泰岭:建立教师互联互聘制度肯定会在经济、待遇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不过这更需要政府来提倡、来推动。让地方生源保护走开

  成都商报:不少地区或多或少存在生源保护政策,您认为有哪些不利影响?

  朱俊杰:地方生源保护政策就是本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满足本地生源,甚至不对非本地生源开放。这不利于生源的交流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比如湖南的基础教育基础较好,而广东省职业教育的就业面较宽,双方优势互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成都商报:我们都知道,之所以会出现生源保护政策,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投资人”是当地政府。如果对非本地生源开放,似乎又显得不完全公平。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朱俊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教育培养的不是某个地区的“地方产品”,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共产品”。因此生源开放将是今后发展的主流。学校现有的投资体制确实是制约招生生源的因素之一。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对有办学能力的学校,可以考虑用不同的学费来区别本地生源和非本地生源,对“投资人”进行一定补偿。本报记者李娅郭晶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