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假期“流行”干什么―――补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14:1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假期“流行”干什么―――补课(图)
  科技馆内拥进了不少好奇的孩子们。魏敏王昕摄这个暑假怎么过?近几日,本报对中小学生暑假生活做了调查,在发出50份问卷后,收回有效问卷34份,其中的数字和孩子们的话语很能体现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的是更多问题。

  ◎补课压倒一切

  在我们调查的34份问卷中,暑假期间参加补习的中小学生人数为26人,约占总人数的76%,其中补习一个月以上的为9人,补习最长时间为52天,最少的是5天,不补习的人数仅为8人,以小学生为主。

  在被调查者中,有19个孩子参加了兴趣班、学习班,占到了58%。报班最多的孩子一天要参加3个班的学习,最火爆的是文化课中的英语班,其次则是数学班。在调查中,67%的家长并不担心孩子假期的安排,认为孩子放假后要补课、做作业,这些时间已占了大多数,所以不担心孩子会有太多的空余时间,需要家长为其另做安排。只有11位家长表示对孩子放假后的安排犯难,但他们所担心的并不是孩子的假期是不是过得开心有意义,而是怕孩子玩得太多,忘记做假期作业。由此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出,补课、学习是孩子们假期生活的主打项目。

  孩子们每天在课外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为2~3小时,最长时间为每天6小时。对于学习时间,有些孩子在问卷上填写了“巨多”、“很多”、“半天”的字样,从这些数字的统计和孩子们的表述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假期学习多少有些抱怨的情绪和无奈的心理。

  在用邮件形式参与本报调查的读者中,有一位家长这样分析了假期补课热以及培训班火爆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又多数来自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假了可家长不放。假期里,白天孩子只能独自在家,要么看电视要么上网打游戏,这样的日子对孩子来说并不好,所以家长宁愿掏钱让孩子上补习班。此外,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使得学生只有考高分才能上理想的学校,应试教育体制一天不变,那么补课就一天不会停。正因为补课有这样的‘需求’,因此硬性规定不准补课,势必滋生一些学校以外高收费补习班和培训班的泛滥。”

  ◎旅游成了“梦游”

  多数家长在调查中表示,“孩子的暑期生活仍应以学习为主,但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旅游”。有13位家长在暑假没有时间陪同孩子外出旅游,约占总人数的39%。其余家长虽然表示有时间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出游,但真正实施起来还是会考虑很多其他因素。

  姚同学说:“家长认为我们的学习时间都不够,何况玩?还要陪?太幽默了。”理工大附中的张晟同学说:“我爸妈倒是有时间陪我,但他们认为我还要上课,旅游就免谈了。”

  昨天,记者接到一位刚刚小学毕业的小李同学的电话,他气呼呼地在电话里抱怨:“本来想着上中学后学习会越来越紧张,就没有时间出去玩了,为了不留下遗憾,我暑假很想去北京旅游一周,但是给爸妈说出我的想法后,他们犹豫不决。他们只想给我报学习班,还哄我上完学习班后再去。其实等到上完课就快开学了,想再去旅游根本是不可能的。”小李还希望通过本报呼吁一下,家长在假期应该多采纳孩子的意见,不应该让孩子总待在家里学习。

  其实,不仅是外出旅游,许多家长连陪孩子晚上外出散步,到游乐场玩耍的时间都没有。在采访中,记者问及家长们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时,不少家长都表示,工作太忙了,只能将孩子一个人锁在房里,时间长了,孩子的性格都变得有些怪异了。

  ◎“放假”等于“放家”

  被调查者中,在假期不能上网的孩子有20人,约占总人数的59%,主要原因是家长不允许未成年孩子上网。在被家长许可下,能够有限制上网的孩子中,在线时间最长的为每天3小时。填写假期里不看电视的孩子只有21%,以电视节目相伴过暑假的孩子占到了绝大多数,其中11个人每天看两小时电视,最长的则要看5个小时以上。

  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有62%的孩子选择在家消磨时间。有明确目的的也只是去图书馆、运动场。暑假有68%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最多的活动则是游泳。一些孩子虽然选择了参加体育锻炼,但活动场所却让记者有些心酸,“家属院内,大门口”也成了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地方。一些选择没有参加活动的孩子,在调查中所填写的原因只有两个:没有运动场地或没有时间。

  一位家长则在调查反馈中充分表达了她的困惑:“我觉得独生子女确实太孤独,太寂寞了。我的孩子今年小学刚毕业,本来想着可以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但孩子放假后因同院的孩子都上初中,人人都在补课,所以要找到和她玩的同学真是太难了,孩子待在家里觉得太无聊。报社会上的兴趣班吧,一看报纸广告,几乎全是文化课班,家长觉得累,孩子更没有兴趣。作为家长,我认为社区应在假期为孩子们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哪怕只提供场地也行,即使收费,我们也没意见。”

  然而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一些家长对孩子有没有活动的场所并不是很关心,相反,问卷中孩子们则提出了很多想去的活动场所,如博物馆、体育场、少年宫、公园、科技馆等。理工大附中的王博同学希望能去“具有文化底蕴和娱乐益智的场所”。一位家长则建议,“把一些类似于在夏令营中开展的活动搬到教室,如果需要适当收费也未尝不可”。

  同时,出于对孩子一个人外出安全的担忧,也让不少家长选择将孩子锁在家中。在调查中,对于暑期孩子的安全问题,有16位家长表示担心,约占总人数的47%。一些家长还在调查表上明确写着“限制孩子单独外出,不让他去离家远的地方,尽量少出门”。而对于预防危险的办法,家长们没有太多的措施,只能多叮嘱孩子自己注意,只有一位家长提到旅游时可以参加“保险”。

  ◎啥是“社会活动”

  长安二职的王文迪同学想去参加夏令营,陕师大附中的陈涛同学希望暑假能“自主安排”,上高中的小姚同学希望暑假能学吉他,和老外进行口语交流,去健身俱乐部锻炼。其他多数孩子的想法是旅游、上网、打篮球……调查中,所有的孩子都希望暑假能够快乐地玩,应该“轻轻松松地过暑假”,“多锻炼身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希望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孩子们的愿望反映了他们的内心需求,可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也让记者多少有些寒心:孩子们对于社会活动简直太无知了。有20位孩子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活动,约占总人数的59%,只有少量孩子参加过如参观贫困区、生存拓展训练、当群众演员之类的活动。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普遍反映他们的社会活动极少,有些甚至不明白什么是“社会活动”,例如有的孩子把“舞蹈训练”和“体育活动”也看做社会活动。

  ◎缺乏沟通交流

  中小学生暑期生活调查的本意是想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活动方式和渠道,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孩子们与外界的交流实在很匮乏,只有15人通过报纸、电视或是自己的亲戚了解国外学生的暑期生活,认为他们的假期轻松愉快、丰富多彩,可以由学校组织出国实践,或是全家一起出境旅游度假,还能打工赚钱,最主要的是不用补课、做作业。

  张先生的女儿现在在新加坡上高中,每年的暑假生活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候。据张先生讲,他女儿经常在假期参加一些慈善机构的募捐活动,手捧慈善基金会统一制作的精致募捐箱,到大街小巷中去向陌生人筹钱,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在其他时间里,他女儿还经常到养老院和社区里去做义工,与同学们一起筹划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学校也会适当地安排一些艺术类的讲座和活动。

  在几天的中小学生暑期生活调查中,问卷中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只是凤毛麟角。单一的成长环境只能塑造出不“健全”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不仅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还需要教育部门以及更多人的关爱和理解。记者魏敏王昕实习生马小可蒙华娟韩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