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女大学生求职却遭“相亲”电话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5:53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牟晓晖)“参加招聘会求职不成,反而经常被‘相亲’电话骚扰,好烦!”重庆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孔反映,自上周末参加招聘会投出简历以后,就频遭陌生男士“相亲”电话骚扰,原来是个人简历几经转手进了婚介所。专家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权,应聘者可要求用人单位相关赔偿。

  个人求职信息进了婚介所

  据了解,这些打进电话想“约会”小孔的陌生男士,连她的身高体重、出生年月、兴趣爱好等都掌握得一清二楚。经过好心人的提醒,小孔终于弄明白,这些人都是从婚介所了解到她信息的。

  学生的求职简历怎么会进了婚介所?记者暗访沙坪坝几家中介和职介机构后得知,所有涌进婚介所的女大学生信息都是靠相互买卖得来的。据一内行介绍,如今大学生求职简历在业内倒卖已经非常频繁,不仅兄弟单位之间可以免费资源共享,婚介、职介和其他用人单位也可以花钱购买。

  招聘单位卖求职者简历

  求职简历真的就能这么轻易买到吗?昨日上午,记者在沙坪坝一招聘会上,给10家企业打电话,假称要购买部分学生简历,除3家大单位坚决拒绝外,其余7家小公司和不知名的私企对此都很热情。这些单位多不在意购买者是何身份,问清了来意就直截了当地谈价钱,以求尽快脱手,以便捞回招聘会上的“进场费”。简历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甚至还有两家称可以买一送一和免费赠送。

  事实上,一些用人单位将应聘者的简历随意处理甚至转手出让,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业内人士介绍说,把应聘者的简历等个人资料与友好单位共享是招聘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做法。据了解,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招聘成本考虑,会向自己集团内部的兄弟公司、兄弟集团甚至一些关系好的外地企业推荐合适的人选,其中,也不乏个别拿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出卖谋利的人。就这样,许多求职者的个人资料就在本人毫不知悉的情况下流入其他单位的人事部门或一些从事广告信息发布的中介手中。

  记者随后来到重师采访了数十名大学生,他们得知自己的求职简历被随意买卖后,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反感和愤怒。中文系的小林说,经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被企业和职介、中介机构等当做商品随便买卖,实在让人寒心。也有一些同学对此表现得漠不关心。

  应聘者可要求相关单位赔偿

  究竟用人单位有没有权力私自转让应聘者的个人材料呢?法律专家认为,这样做就是侵犯了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权。应聘者的个人材料内容一般都在隐私的范围之内。应聘材料不是公共信息,而是投向特定的用人单位,在一投一接之间,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用人单位无论聘用与否,都有义务保护应聘者的个人信息不对外泄露。

  律师陈启希告诉记者,一些求职大学生的简历等,被当做商品在一些单位及各类中介机构中买卖流通,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权益被损害,已经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很可能对应聘者的就业前途造成一定影响,还有可能使他们蒙受经济损失,这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必要时,应聘者有权对泄密单位提出诉讼,若该单位的做法造成了应聘者的实际经济损失的,应聘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