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楼梦》为中国文化补“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11:00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红楼梦》不只塑造了美的形象、美的观念,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中国文化当中正常的、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跨时代的。”昨天的市民论坛上,南京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美学专家潘知常教授指出,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扭曲的、背离人性的观念积累太多,才反衬出《红楼梦》中人性美的可贵,“《红楼梦》是为中国文化的补‘钙’之作。”

  “中国传统文化先天缺‘钙’”

  潘知常认为,西方文学作品中描写最多的是爱情,但在《红楼梦》之前的中国古典名著中,很少正面描写纯洁高尚的爱情。男女关系、爱情婚姻乃至人格尊严,在《三国演义》、《水浒》、《金瓶梅》等作品中都是被扭曲的,被不正常的封建伦理、利益关系、强权观念、奴隶观念等所左右,看不到真正爱的影子。“中国文化中缺‘爱’如同人体中缺钙一样,是很可怕的。”潘知常说,《红楼梦》能够成为跨时代的巨著,就因为它通过一系列人物和故事,塑造了“爱”的理想信念,“中国文化能够向着人情味、人性关怀的方向发展,《红楼梦》功不可没”。

  新眼光审美《红楼梦》

  对宝、黛评价的差异是红学研究中争执不休的话题,潘知常说,网上曾做过一个针对男性的调查,题目是假如在红楼人物中选一个女子为妻,你选谁?结果薛宝钗得票最高,但同时林黛玉被认为是最可爱的。温文尔雅的薛宝钗为什么不可爱?潘知常认为,这是因为她处处符合封建礼教的标准,失去了本来人格。“这是红楼人物的一个通病。”潘知常说,按照《红楼梦》之前的标准,贾政是最完美、最成功的男人形象,他甚至有丰富的艺术鉴赏力,但同样由于贾政处处在表演一种道德规范,所以他生动却不可爱,甚至令人生厌。潘知常认为,作为一种审美的反思,《红楼梦》今天仍然对我们发现美、欣赏美具有启发意义。

  “曹雪芹是文艺全才”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红楼梦》为何能登上巅峰?很重要的原因是曹雪芹才华的全面。潘知常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在《红楼梦》中都能找到。作者经常用写诗、写戏剧或绘画的手法来写他的作品,这就使《红楼梦》成为了综合艺术。同时明、清两代是小说的繁盛期,曹雪芹有条件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推向高峰。 南京日报记者刘晓(编辑 丹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