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半个世纪的反战情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11:57 扬子晚报

  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呼唤和平》摄制组专程到赣榆县,采访孙金科。这已是他第二次与央视结缘,专题阐述日本人民反战运动。

  孙金科,1995年从赣榆县政协文史委退休。作为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及抗日战争史学会会员的孙金科,先后出版了《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国统区日人反战运动》等5部专著,发表“反战”论文80多篇,文稿超过150万字,是国际研究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史的知
名专家。

  一件事一辈子

  2003年8月,孙金科受央视特邀走进《探索·发现》演播室讲述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反战情愫。

  说到他研究日本人民反战运动,那还要追溯到1958年。一天,他在学校图书馆查资料,偶然从日共中央机关报《赤旗报》上看到一则介绍《在华日本士兵的回忆——反战士兵回忆录》的广告,从小祖父母就被日军炸死的孙金科,对日军中还有反战人员产生了浓厚兴趣,便写信到日本要求“以书换书”,但寄回来的书全是日文。无奈,他只好自学日语,并几乎拿出自己的全部工资收入购买资料,矢志研究。为搞清我党19401945年在延安设立的一所专门收留日本战俘的“日本工农学校”,他从多方面收集史料,遍访所能找到的每位知情者、当事人,甚至找到了当年的副校长、后来的国家中联部秘书长赵安博,并经赵老引荐见到了王震将军。王震对他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前不久,他还受聘南京师范大学“编外”教授,专门为该校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研究生开设《关于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研究》专题讲座,并受命组建连云港市社科院反战研究所,与淮海工学院联合培养“反战”专业研究生。

  与日共领袖携手“反战”

  1990年,为进一步拓展对日本人民反战运动的学术研究,孙金科订阅了《赤旗报》,并从报纸上了解、结识了不破哲三这位1930年出生的日共领袖、著名历史学家。孙金科多次写信给不破哲三,介绍自己的研究情况,并寻求学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不破哲三寄给他大量有关反战同盟领导人的资料,并介绍他与健在者直接联系。他们互相交流研究成果、交换资料,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96年,孙金科应中宣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编委会之邀撰写的35万字的《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一书问世后,孙老立即将他签了名的新书寄给了不破哲三先生。经这位日共领袖的宣传,该书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动。1998年10月,在不破哲三的帮助下,孙金科应日本日中历史研究中心、东京早稻田大学和京都立命馆大学联合邀请,前往日本参加“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国际研讨会”,并到各高校讲学,深深打动了与会者。十六大召开前夕,不破哲三专程访问中国在与江泽民总书记的会谈中,他多次提到孙金科,提到了《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这本书。

  走进央视当“导演”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联合拍摄五集电视剧《呼唤和平》。这是一部首次从日本战俘的角度反映中国抗战的大型文献专题片,孙金科受聘担任学术总顾问。据抗战研究史料,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共俘虏日军6200余人,其中1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经历了生与死、灵与肉、爱与恨、血与火、战与和的洗礼。他们毅然投身于抗战前列,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建立了20个反战支部,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反战之歌。

  春节过后,剧组分三个摄制组奔赴苏鲁豫、湘浙赣等国内20多个省市实地拍摄及远涉日本采访抗战亲历者。孙金科接受采访后,还组织他们来到赣榆县实地拍摄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山国家级烈士陵园,以及安息于此的日本友人金野博烈士的反战事迹、纪念碑等。该剧将于今年9月3日晚在央视七套播出,之后,分别在央视一套和四套黄金时间播出。本报通讯员 祝新华 孙晓明 本报记者 邹建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