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使青海三江源区生态恶化趋势减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13:3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被称为“中华水塔”的青海省三江源区,通过几年来各方努力,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减缓,也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赵学敏说,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国家林业局和青海省于2000年5月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全面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保护天然林面积达1761万亩;三江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广种薄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高寒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规划,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127万亩。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2003年全区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比1998年分别增加了2万公顷和224.8万公顷。通过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措施,完成草场治理面积4104万亩,禁牧139万公顷,季节性休牧1.3万公顷,有效减轻了对草场的压力。 截至目前,三江源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4万公顷,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平均减少了10%。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加,如在三江源区繁殖的黑颈鹤从1987年到2004年增加了约100对;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分别由1998年的8万多匹、1.85万只、0.95万头增加到2004年的10万多匹、3.2万只和6万头。(完)(责任编辑:康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