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探访泉州的西游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2:12 东南早报

  核心

  南宋时有猴行者、唐僧、长着八字胡的观音形象留存在开元寺西塔上,难道明代吴承恩笔下的西游往事可追溯至泉州?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印度史诗中的故事在泉州古老石刻上隐约再现,
印度神猴哈奴曼和中国猴王孙悟空有那么几分的相似。

  这两只猴子间有什么联系?可以说,这一古悬谜隔了一个断代后,又重新被人们关注。

  “猴行者”原型发源地:老问题新谈

  泉州市历史学会吴幼雄先生介绍,细心的制鉴者(编著史书的人,记者注)会发现,每隔几十年会出现一个断代,一个旧的论题就会被翻出来当成新问题重新提出一次,这几乎形成了一种规律。

  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起源争议也不例外。为此,研究一个“新”问题,有心人还要懂得去了解各不同时期对它的研究与说法。他介绍,泉州古老的石刻呈现宗教多元化,甚至是多种宗教和睦相处。

  记者采访中得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人艾克和瑞士人戴密微来泉州旅游,将开元寺的东西两塔各层的浮雕逐一摄影,回去以后,两人合作写成《刺桐双塔》一书,在美国出版,图文并茂。其中有一幅摄自西塔第四层的浮雕石像“猴行者”,引来了《西游记》中的孙行者形象起源于泉州的说法,既为民间广泛流传,也被有关学者作为研究课题。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北海道大学一位女教授中野美代子亦渡海来寻找《刺桐双塔》中出现的猴行者。

  有不少学者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原型是产生于泉州文化古城,这话不无道理。但是如果溯源追本,则孙悟空的胚胎乃孕育于古印度,而后中外结合,在泉州生长,到了明代,在吴承恩的艺术加工下,成为纯正的有中国特色的“齐天大圣”这个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南宋猴行者高居西塔

  记者在开元寺内看到了猴行者的模样,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还真看不出这是只猴子。

  根据泉州人的讲古描述,西塔上的猴行者是这样的:目目周圆圆,鼻鞍凹凹,嘴口尖嘟嘟,嘴边凸腮腮,头壳套金箍,耳仔挂耳环;顶身穿皮毛直裰,项颈挂念珠,一直垂到腹肚;裤腿扎绑带,脚穿罗汉鞋;腰间左边挂一卷经书一个葫芦,手卷到肩头,露出发达的肌肉;左手一支鬼头大砍刀,刀尖指向右角,刀柄尾头有一条丝带套在左手腕;右手屈在胸前,用拇指和食指捏一粒念珠。

  同一座西塔上的浮雕皆与佛有关,有一苇渡江的达摩,有三次舍身为僧的梁武帝,有执刀猴行者及西天取经的唐玄奘,以及留胡须的观音……东塔还有“经来白马”的石刻等。

  开元寺内,还保存有印度婆罗门教古老的神话题材石刻,有一则说的是爱情之神戏弄七名在恒河中洗澡的女子,拿走了她们的衣服,而西游记中亦有七个蜘蛛精洗澡之说,这是一种巧合?

  民间流传齐天大圣神像

  记者游览泉州天后宫,无意中在馆藏品中看到了许多神像,包括手捏二指诀的齐天大圣、打坐的唐僧、造型各异的观世音,堪称珍品的唐代石雕释迦牟尼坐像,明代铜铸文殊、普贤,以及造形夸张的阿难、迦叶等。

  如果不是清晰地注明“齐天大圣”,普通人还真瞧不出这一清代的木雕就是神话中的“大圣”了。左手捏二指诀,右手已齐肩而断,看不出所持是何兵器。记者仔细观察,只见他圆眼、额上有数道抬头纹,身着盔甲,肩上披有一块巾,倒是有几分像弼马温。

  明代的木雕阿难、迦叶最是可怜,由于年代久远,彩漆剥落,看上去竟然是一身褴褛状。

  当时这些木雕是怎么收集来的?

  泉州老一辈考古专家黄炳元先生介绍,过去破四旧,好多神像、古书等都被集中堆砌于关帝庙内的破房子内,恐怕都有几万件。后来,他自己觉得这些都是宝贝不能任其损毁,就在西街租了一个民房,安置这些从民间来的神像、古书等物,还请了一位教师和二名学生,专门整理了这些东西好几年。

  他认为,猴有灵性,人家做不到的事它能做到,猴的崇拜在泉州并不奇怪,而且齐天大圣的崇拜在福建很普遍。

  另外,通过对神像的研究可发现,宋朝的猴行者拿刀,明朝的猴子拿金箍棒。

  西游往事:八戒留在了九日山?

  据说,早在南北朝时,天竺高僧拘那罗佗乘大船渡海来到中国。

  他从泉州上岸,在九日山静坐小憩,并取出梵文《金刚经》诠释与翻译,就这样,一冬又继一夏,历时数年,将天竺梵文经藏进行汉译传至东土。

  后人为纪念他,将其落坐的盘石叫做“翻经石”。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座九日山上不止有高僧故事,还流传猪八戒的传说呢。

  了解泉州民俗掌故的刘浩然先生介绍,九日山上现在还有八戒石为证。

  到了唐朝,唐三藏奉唐王之御旨与徒弟们赴西天取经路途上,孙悟空捏指一算,知九日名山有古刹延福寺,曾有天竺高僧在此译经传播东土,就禀报了师父这里有一佛门圣地。

  而八戒忙插嘴道:“师父,既然早有佛经传入东土,咱又何必历尽千辛万苦、千里迢迢西天取经去?不如让师兄走一遭,如果确实有真经在此,也省得咱师徒万里跋涉了。”

  三藏想,未见真伪,怎能放弃取经,就叫孙悟空走一遭看个究竟。但悟空却称要保护师父,让八戒前往。八戒只好扛着钉耙,跳上云头望东南方向而来。

  话说八戒到了泉南地界,惟见海浪滔天,渔舟万点,滨海地带,山明水秀,林木苍郁,鸟语花香,一派南国景象。他朝下一看,山上大书“九日山”三字,山之南麓有一古刹,大殿高耸入云,其中香烟缭绕,升腾而上。不由落足于九日山之北峰,这里山花烂漫,山果盈枝,果香阵阵扑鼻,沁人心脾,引得八戒馋涎欲滴。他见山上无人,不由将悟空“不要贪嘴”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将各种果子摘来品尝。

  当他来到九日山的东北麓,见有一株奇木,长满一种小圆果,果赤核乌、皮薄肉厚、汁甜味美,八戒生平未见过这种果子,便剥开来一试,只觉味美无比,他放开肚皮,尽情吃个畅快,不一时就把满树的小圆果吃得精光,一个不留!殊不知时值仲秋八月,南国的龙眼正熟,八戒吃的这一棵,正是九日山上特有的“醉眼”,吃了几个就会醉倒,何况他空腹吃了那么多美果,不久就醉倒在地,不省人事。

  等到孙悟空禀告过师父,来寻找师弟时,发现八戒蹲坐在地上,面孔朝西靠在大肚子上,倚在树边呼呼大睡,不由大怒,朝呆子就是一棒,但还不见醒。悟空暗自吃惊,低头看个究竟,只见八戒身边一大堆果壳,不由叫了声苦!原来八戒吃了这么多“醉眼”,起码要醉18000年才会苏醒过来。

  悟空放眼一看,八戒身后倚的,正是那颗“醉眼”奇木,树高耸云、枝叶繁茂,满树“醉眼”已全部被八戒吃光。悟空暗骂,都是你这“醉眼”误事,手起一棒,将奇木打倒,从此绝了这个品种。就在此时,惊动了山中一只野猪,满山乱窜,悟空施展法术,将那野猪变成八戒模样,又将八戒灵魂导入野猪躯体,让这个前身是天篷大元帅的师弟,再一次借猪身还魂,然后悟空用手一指,空中吹气,让原来八戒高大的躯体变成石头,随后领了八戒向师父复命去了。

  时至今日,九日山那块八戒石,就是当年倚在“醉眼”龙眼树下大吃“醉眼”而被醉倒的猪八戒。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