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神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8: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天气:晴,南风7级,大浪,白天气温28摄氏度

  航向:亚丁湾(也门)———苏伊士运河(埃及)

  刚刚过去的两天里,印度洋的风浪姗姗来迟,似乎要向我们这样初次远洋的人炫耀它的力量。接近10级的西南风凶猛地扑过来,远远近近的洋面上翻卷着几米高的大浪,在相互
的激烈碰撞中扬起漫天水花,280米长的船体不禁随着风浪左右摇摆,间或掺杂着集装箱挤碰撞发出的钢铁声响……从11天前离开深圳赤湾港以来,“新青岛号”不得不第一次在大洋上连续降低主机的转速,把原本24海里的时速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一。

  然而,伴随着越来越大的风浪,一阵急促的警铃声骤然在“新青岛号”上刺耳地鸣叫起来。火警!!!几乎就在火警警报响起的瞬间,正在各自工作岗位忙碌着的船员们迅速携带各种灭火设备,用最快的速度冲向主甲板———一次应对突发情况的紧急演习就在风浪中开始了。

  依照消防应变预案,船长庞海臣坐镇驾驶台总体指挥,政委成瑞勇携带应急药箱担任救护队长,大副王晓光现场指挥整个消防工作。从消防服、呼吸器、国际海岸接头到各种灭火工具,船员们一样不漏地带到集合地点。轮机长马陈武关闭有关机器和切断通风,木匠顾殿华隔离火场附近易燃物,大厨陈鸿荣携带担架随时准备救护,水手殷健则穿上隔热的消防服进入“火场”探察火势……整个消防现场忙而不乱,每一位船员都迅速完成了自己的职责。

  在“新青岛号”上,这样的紧急演习每月都要进行一次。行进在茫茫大洋上,万一发生紧急情况,船员们几乎无法得到外界的及时援救,只能依靠现有的条件自救求生。特别是像火灾、碰撞这样的严重事故,不仅意味着船上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更意味着价值上亿美元的国家财产可能毁于一旦。因此,安全成了整个“新青岛号”的第一大事,安全航行的弦在船员们的心中始终绷得特别紧。

  三副贲齐军是一个只有26岁的年轻人,却承担着“新青岛号”大量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管理着包括大型二氧化碳灭火站、泡沫背桶喷淋设备在内的消防设施。在他的眼里,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和程序,没有任何可以在安全面前敷衍了事的理由。

  6个月前,贲齐军第一次被调派到“新青岛号”值乘,便一头钻进机舱检查每一个灭火器的保养情况。这艘集装箱班轮的主机有5万多马力,相当于3万多辆小轿车一起开动,散发出的热量把整个机舱变得如同蒸笼一般,工作服被汗水浸得如同刚刚从大海里捞出来一样。然而,贲齐军的执著和辛苦没有白费,那些橡胶软管已经被长期高温造成老化的灭火器全部得到及时维护。如今,从甲板到机舱,全船上百个各类灭火器都被贲齐军管理得井井有条,始终处于最佳的备用状态。

  当然,“新青岛号”日常的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并非仅仅是一次消防演习就能包容的。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上,浓雾、台风和巨浪随时可能突然袭来,防碰撞、防污染和防海盗的任务同样不能小觑。“现在海上发生的事故,有80%是人为的疏忽造成的。”船长庞海臣告诉我们,随着远洋船舶日益现代化和大型化,船员的工作强度相对增加,心理负荷越来越重,低频噪声和振动更易引发精神疲劳,直接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只要发现一丝轻微的事故征候,就一定要在全船进行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安全才能常在。

  这次“新青岛号”在国内航行期间,由于港口吊箱操作的问题,其中一个集装箱没有完全入位,负责监督检查集装箱堆放的船员当时也没有看出来。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船上堆放的集装箱足有几千个,大多数吊装又都是在夜间进行,偶然出现这样一点疏漏在所难免。然而,主持安全例会的大副王晓光却对那位船员当众进行了严肃批评。船长庞海臣的话更是显得“不尽情理”:“几千个箱子太多,那就多检查两次;没有时间看得过来,那就少睡上一觉。既然责任落到自己头上,就只能不计代价地把工作做牢靠。安全无小事,容不得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今天晚上,“新青岛号”按时穿越也门南端的曼德海峡,驶入狭长的红海。正是由于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神经,这艘来自祖国的巨型集装箱班轮才能平稳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洋,把数以万吨的货物顺利地运向远方。(本报红海7月24日电/发自“新青岛号”)

  题前照片:伴随着急促的警铃声,船员们迅速赶到狭促的甲板上集合。本报记者吴晓向董宽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