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险工弱段消险 加固堤防标准提高 江南防洪标准百年一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9:52 生活报

  核心提示:

  受嫩江左岸强降雨影响,嫩江部分支流相继发生较大洪水,致使嫩江干流水位急剧上涨。加之第二松花江小丰满水库放水,近期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猛涨,水位已高出历年同期水位。

  江水的上涨牵动着每位哈尔滨市民的心,为此记者顶烈日冒风雨,对松花江哈尔滨的防洪工程进行踏访。

  今日水位:117.03米 距警戒水位还有1.07米

  江南岸的防洪堤防是哈尔滨市江南城区的唯一防线,它曾经接受1998年特大洪水的考验。1998年特大洪水后,有关部门对多处险工弱段进行了消险加固,目前防洪标准已达百年一遇。

  群力闸门:换就钢筋铁骨

  7月22日,记者首先驱车来到了群力大堤。群力大堤闸门是松花江段曾经很险的一段堤防。跃上几米高的防洪堤坝,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防洪设施呈现在眼前。记者走到坝下量了量,该闸门顶端比堤坝高出两米左右,闸门起落都是电动的,钢筋水泥的闸体远远望去很有气势。

  据了解,在1998年8月16日晚,排水闸门开始渗漏。17日晚,当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超过120米时,群力大堤险情加剧。当时抢险人员运输了300立方米石块、50立方米碎石、500立方米黄土到大堤上,仍未挡住洪水。最后,抗洪人员被迫放弃此堤。现在的这个闸门是1999年修建的,全部是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它的建成等于为松花江防汛加了一道保险。

  苏家护岸:石排竖起屏障

  在苏家堤坝上,记者看到用铁丝包裹的石排整齐地立着,远望似一条长龙横卧在松花江边,而岸上难见一棵树木。1998年,就是这里变成了松花江撕开堤防的一条“大口子”,导致松花江吞没了4500亩即将收割的良田。

  据介绍,苏家护岸身后再无任何堤防,是哈市市区防洪最险段之一。此处大堤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被定为险工弱段。

  苏家护岸是1991年洪水之后修建的石堤,位于松花江主河道南岸,其险患的原因是近年来松花江主航道南移,主流靠近堤角,迎风顶流,汛期受洪峰直接冲击,造成了严重塌岸。现在的石排护岸是1998年10月“投石沉排”建设的,全长1600米。

  新建高谊泵站:实现自动化

  在九站码头记者看到,江水已经涨得很高,并且淹没了很多的台阶。这里就是哈市城区段最让1998年抗洪人员铭记的、当年被誉为“龙江第一险”的高谊泵站。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高谊泵站新建的工作楼屹立在江畔,1999年新建的电动排水闸门控制着污水的排放。现在的设施和堤岸丝毫看不出当年军民奋战洪水的场景。

  据了解,1998年8月20日,泵站内地面出现冒水。21日下午,泵站房屋倾斜,墙壁开裂,站外地面也出现裂缝,随后,地面突然塌陷,出现一个直径3米、深达4米的大坑,坑内迅速被地下涌出的污水填满。专家断定,排水管出现故障,江洪正通过暗渠倒灌向市区,如不及时排险,洪水势必肆虐哈市大街小巷。23日,经沈阳军区“暴风雨”部队救急,哈市出动抢险人员和车辆,全力配合会战。经过20多个小时的奋战,在24日1时30分,围堰成功合龙。

  1998年特大洪水后,高谊泵站开始了重建工程,总投资8303万元,主要设施有进水渠、格栅间、沉沙地、提升泵站等。新泵站占地4421平方米,采用了自动化较高的设备。目前,改造后的堤坝和防护墙都已达到防御1998年特大洪水的标准。

  江南国堤:新建混凝土防洪墙

  哈市道外区江南国堤从滨洲桥至港务局铁道口,全长5.7公里,是哈市城区内至关重要的堤防。1998年特大洪水时,经过军民的昼夜奋战,国堤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记者沿着国堤前行,从滨洲铁路桥至景阳街,堤前新筑的混凝土防洪墙有半米多高。

  从景阳街向前走,几米高的老防洪墙屹立在江边。老防洪墙间每隔一段就有一处两米宽的闸门,整个老防洪墙共有52个闸口。到了汛期,闸口可以用木闸板,再用沙袋加固。踏访团在防洪通道上看到,一个个圆形水泥点排成一条直线通向远方,这就是隐藏在地下的防洪截渗水泥板墙。这些水泥通过高压泵打进土地,深几十米,可以有效防止洪水散渗。

  民主堤:两千米生命保障线

  民主堤绵延16公里,记者沿着坝顶先来到民富防洪闸。在民富防洪闸,3个红色的大闸门已经提起,江水从闸门中静静地流过。据当地人介绍,1998年的特大洪水就是从这里倒灌淹没了农田。2000年,重建了这个防洪闸,当发洪水的时候就把闸门落下,防止洪水倒灌农田。

  记者在老亮子强排站看到,其三孔的闸门下,灌溉农田的水正在源源不断排到江中。一旦洪水来了,这里的闸门就会关闭,防止洪水倒灌,坝南侧的内涝则通过排水管道排出。

  记者继续前行,到了当年最险的甩弯子堤段。2000余延长米的甩弯子堤段现在已经建设成混凝土的生命保障线。2000年,投资800多万元对甩弯子堤段进行了整修,采用垂直防渗和迎风坡混凝土护坡技术,还在水泥块下面铺了专门用于防管涌防渗的复合土工膜。(生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