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甘肃张掖水权改革应对用水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6:23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7月25日电(记者聂建江、梁强)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记者看到,在农民的土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制种玉米长势良好,一望无际。而在几年前,这里还生长着大面积的高耗水作物大麦、小麦和水稻。

  从2000年起,张掖开始进行水权改革。这项改革不仅使张掖的农业产业结构获得重大调整,而且使整个黑河流域的水资源有了合理的利用。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是依靠发源于祁连山冰川雪山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水滋养的一片绿洲。这里曾经是西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10多年来,张掖以甘肃省5%的耕地,提供了全省35%的商品粮,但这却以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为代价。

  张掖市种1亩粮要用至少700方以上的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张掖政府部门曾经算过一笔账:农业生产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90%以上,而农业生产每方的产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

  高耗水使张掖对黑河水资源利用迅速增加,过多的占用水资源不仅直接导致黑河断流,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急剧恶化。同时也给张掖自身引来了生态麻烦,沙尘频起,靠近沙漠边缘的田地被沙漠侵蚀。

  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开先说:为了节水,前些年政府提倡农民种植节水作物,但由于水权不明确,很少有人响应,在农业灌溉中,大水漫灌的现象屡见不鲜。

  2000年初开始,张掖市进行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的试点:一是对黑河流域内各地区的用水量进行总量控制;同时按照全市的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和生态用水定额。

  张掖市的农民家里都有一个小本子--水权证,上面清楚地写着每户用水的总量,凭借水权证,他们可以在当地的水管所购买水票。赵开先说:每户的用水定额确定后,便可以根据每户的人畜量和承包地面积分到水权。这就意味着农民的农业生产用水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毫无节制了。

  甘州区小满镇王其闸村农民王爱忠告诉记者,他家有13亩地,以前主要种大麦和小麦,平均每亩的用水量达到1000方以上,而现在,他的水权证上只有1万方水,用水量有了限制,他就必须对种植作物进行调整,今年王爱忠种了10亩制种玉米和苜蓿、洋芋等其他作物,每亩可以节水200到300方,全年总共用水只有6000多方。调整了种植结构,土地的亩产值比以前高200元以上。王爱忠说,不仅如此,还大大节省了用水量,用不完的水票还可以出售。

  张掖市民乐县洪水河灌区主任张明说:通过水权改革,政府多年来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达到了。

  2002年春,张掖提出了三字经--三禁三压三扩,即禁止新开荒地,禁止移民,禁止新上高耗水作物;全面压缩耕地面积,压缩粮食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扩大林草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低耗水作物面积。这样,用水少、效益高的草畜、果蔬、制种、轻工原料四大主导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迅猛发展。

  目前,张掖已经形成了苜蓿草块、脱水蔬菜、番茄酱、啤酒麦芽、葡萄酿酒、农作物制种等10大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全市发展制种、优质牧草、精细蔬菜、中草药等经济作物。

  张掖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张文武说,张掖节水措施受益的不仅仅是张掖,全市现在通过节水每年能够向下游输水9亿多方,有效地缓解了额济纳绿洲的生态危机。(完)(责任编辑:郝锐)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