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报道:奴化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7:33 三秦都市报

  占我家园、夷我坟墓、夺我矿产,更重要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具有奴化我同胞、长期奴役我人民的妄想,学日文、亲日满,他们迫使学校进行欺骗孩子的奴化教育,妄图用文化洗脑来侵略国民的思想。

  口述者战乐庆

  身 份原启秀实验中学校长

  地 点启秀实验中学

  启秀女中成立于1905年,校长徐婉珊女士,其父亲是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实业家。徐婉珊年轻时热心教育事业,有一次她请求父亲能够捐钱资助中国教育,哪知道父亲反问她:“为什么只考虑资助?不去办一所学校呢?”

  就这样,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39岁的徐婉珊用妆奁费在上海爱而近路今安庆路创办了启秀工艺女塾,自任校长,聘请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并从本校毕业生中择优培养教师。清宣统二年1910年,学校经迁移和扩充校舍,增设初中部和高中部,改名私立启秀女子中学今为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附设小学、幼稚园及义务小学。学生从30多人发展到560余人。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日军攻打、轰炸闸北,启秀女中师生转移到法租界避难,东宝兴路的校舍空了下来,当时驻守四行仓库的壮士撤退前,曾在校舍里住了一夜。后来日军知道此事,一把大火将学校的房舍烧了个干干净净,当时自告奋勇留校的看门人并没有离开,而是与校同归于尽。徐婉珊将他的孩子收养下来,供他读完大学,以表抚恤。从此以后,徐婉珊四处集资,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634号寻到一所野草丛生、摇摇欲坠的旧洋楼,重建校舍,坚持办学。

  抗日战争期间,徐婉珊在校内举办国货展览会抵制日货,动员学生缝制寒衣、棉手套支援抗日军队不受汉奸吴世宝的利诱,拒绝吴世宝当启秀女中校董把自己的银器、衣物等捐献义卖,支持学校教师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12月,启秀女中教师茅丽瑛遭敌特暗害,住医院抢救,徐婉珊冒险前往看望。茅丽瑛牺牲后,徐婉珊在全校开展悼念活动,带领全校师生去万国殡仪馆参加对茅丽瑛的公祭仪式。

  徐婉珊曾先后收养过十几个贫穷的儿童和遗孤,有的抚养成人,有的供其大学毕业。

  1985年,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为母校题词“播下革命火种,培养建设人才”。

  再访启秀女中

  2005年6月20日,思南路37号。阳光照耀在启秀实验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铜牌上。学校资料室里,战乐庆在整理着从当年的启秀女中建校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各种资料,为启秀100周年校庆做准备。

  桌子上摆放着的一些发黄、发旧的校刊惹人注目,这些校刊从1938年到1943年无一不全,通过它,我们可以回顾60多年前那段真实的历史面貌。

  “法西斯之狂潮突起,世界之均衡动摇,国际信义破坏无余,条约尊严丧失殆尽。希特勒近联意,远交日,乘英之急于自守,法之无暇他顾,苏联之埋头准备,大业未完之际,獗起中欧……况夫结远东日本狼狈为奸,乘火行劫,侵略同文同种之邦,既夺我东北,侵我冀察……为民族解放之神圣伟大,生死存亡之全民抗战有以致之乎?”

  以上文字,就出于启秀女中1939年的校刊中,这篇文章名为《国际风云与我国抗战》,其作者正是该校高三的女生钱君环。抗战之际,一向不问政治的启秀女中沸腾了起来,校刊上出现了大量的杂文,谈论着抗日战争的大事,如当时高三邬秀容同学的《持久战》、陈黎洲同学的《两相军对哀者胜》等等。

  除了这些鼓励抗战的文字,启秀女中的女同学们还自我创作了各个年级的级歌:

  “莫谓我们性优柔,孤军谁复道州?莫谓兴亡匹夫责,石柱谁破流贼?精诚所萃,男女无间,今寇攘除同古寇,非异人任,乃在吾辈,愿我全级相奋勉……”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能像启秀一样,在孤岛中坚守自己的阵地。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沦陷区的很多学校都被迫接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日本占领东北后大肆宣扬“民族协和”、“日满一德一心”。为了彻底消除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使中国学生忘记自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日伪教育机关在东北强行规定日语和满语同为“国语”,在实际教学中则以日语为主。发行奴化教育的各种报刊和书籍。甚至修建了供奉“天照大神”的神庙。

  在东北的一所学校里,校长是中国人,副校长、首席教师是日本人,中国教师9人,校役1人,教职员工共13人。

  学校里的中国学生着装和日本在满小学学生完全一样,从外观上看与日本小学生没有什么差别。全校学生日语水平很高,每天到校离校都用日语和老师或同学问早安、午安,说再见。日语课讲课、提问和回答完全用日语,指导教师对此要求特别严。全校教师包括实习生与副校长、首席教师研究工作全用日语。学校的集体活动,如升“国旗”、唱“国歌”、向“皇宫”遥拜、领背“国民训”,课间操教做“建国操”等,都是属于奴化教育内容。

  该学校有一个三十多人的男女生合唱队,由一位音乐教师教唱日本歌曲,不定期在广播电台播出,每月平均播出两次。这所学校已经基本上“日本化”了。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进行殖民教育,培养为其效劳的“顺民”已“初见成效”。这些孩子只知道自己是“满洲人”,日本是“亲邦”,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1937年—1941年间,启秀学校虽然处于孤岛租界中,暂时没有受到日军奴化教育的侵袭,但学校中还是有很多老师遭到了日伪特务的暗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启秀女中的师生在日寇铁蹄下非但没有向日本军国主义妥协,反而继续用爱国主义教育与之进行战斗,如此看来,启秀女中无愧日本军国主义奴化教育之盾。

  思想奴役

  日军在屠杀、迫害之余,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也为了减轻占领区中国民众的抗日意志,稳定其“统治”,蒙骗中国民众为其侵略战争服务,对占领区中国人民施行野蛮的奴化教育。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即对台湾学童进行歧视性同化和奴化教育,通过教育剥夺台湾的母语、文化、历史和民族意识,企图使他们成为殖民地奴隶。日本殖民当局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台湾人民放弃母语,逼迫使用日语。强制废除台湾同胞的民间信仰,令其改拜日本人信奉的神社神道,生活、服饰全面日本化。

  为了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日军强化对青少年的奴化教育,设立了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主要由日本教官管理,所开“修身”、“体育”、“历史”等课的内容大都是宣传“东亚共荣”、“中日亲善”和武士道精神。

  为了把青少年“务期养成兴亚中坚分子”,日本侵略者一方面通过汉奸、警察加紧监视、控制,还在1941年开始的“治安强化运动”中强行在沦陷区的学校里推行“自肃训练”,在学生中加强“思想之考查”。

  1944年春,日军在山西临沂城里原“大夫第”旧址设立了安放战死日军将士骨灰的“神社”,日伪人员强迫学校师生去开追悼会或吊唁,并明令各校每月8日和9日上午,一律为日军侵华举行“必胜祈祷式”。

  日军在占领区的奴化宣传由“宣抚班”操纵。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各部队连队以上都设有“宣抚班”组织。这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教化安抚”、“剿抚兼施”的工具。

  在日军的烧杀抢掠之后,“宣抚班”带着医护人员,除医治日军伤病员外,也偶尔对伤病群众进行诊治,借以规劝老百姓做皇军“顺民”。“宣抚班”还利用节日和农村大集,在群众中鼓吹“中日亲善”、“东亚共荣”。

  随着日军的大举入侵,对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也一并开始了。

  策划 史铭 文/ 本报记者 刘峰 实习生 刘强 周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