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学运筹抗“海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6:50 光明网

  ――浙江省永嘉县抗击今年第5号台风侧记

  狂风肆虐、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今年第5号台风“海棠”从7月19日下午步步逼近与福建接壤的温州。

  在自然灾害面前,永嘉县的干部群众未雨绸缪,科学决策与“海棠”斗智斗勇,以最
大努力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与去年的台风“云娜”相比,“海棠”对永嘉的威胁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未出现任何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也减少了近2亿。永嘉在迎击5号台风中到底有什么高招呢?从该县县委书记葛益平在大小会议上出现频率最多的要求和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绝对不能麻痹大意”

  台风登陆地在福建连江,数千里之外的永嘉有无必要兴师动众真抓实干抗台工作呢?能否以逸待劳坐观其变呢?县委书记葛益平的要求是斩钉截铁的――绝对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严阵以待!

  接到5号台风警报后,永嘉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抗台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从17日上午到21日凌晨一直蹲在各自联系的协作区和乡镇坐镇指挥;各地各部门有关部门乡镇联片驻村干部全部到岗到位,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全面落实措施;人武部、武警、民兵预备役等抢险突击队严阵以待;全县68座病险山塘水库和2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由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蹲点监测;危旧房、低洼地段、易冲地段等危险区域人员,该撤离转移的,全部实行撤离转移。

  正是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该县防台工作做得早、做得细、做得实。永嘉县东海胶鞋厂总经理周海琴感慨地说,原先以为这次台风没有“云娜”那样大,思想上的确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全靠政府工作做得这么细致,损失比去年减少了近二百万。早在几天前,县经贸局和镇干部就多次通知做好防台工作,19日下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爱燕还亲自带队上门检查,告知最新台风消息,督促马上停产,将员工安置到高处,并组织动员40多名管理人员迅速转移橡胶、布料等原料,起吊机器。随后每隔二三十分钟都电话通知最新汛情,了解人员和财物转移进度。凌晨3时,洪水果然上涨,淹没了厂房,此时他们已经抢运出近80%的原料。

  “必须要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直接决定抗台成效。“海棠”台风属超强台风,历史罕见,且风向多变,捉摸不定。楠溪江洪峰会在什么时候形成?县城会在什么时候进水?什么时候该拉响防空警报?为此,该县专门建立了决策指挥组和专家调度组,针对5号台风的复杂情况和本县的雨情、水情、潮情等实时变化数据,召集专家进行了3次抗台救灾商讨会,及时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县委、县政府领导立刻据此下达重大决策。

  到7月18日下午4点,根据相关预案,该县已转移安置1.12万人。次日上午,台风动向出现异常,该县又转移了4.7万人。19日傍晚,得出上塘等地一定会被淹的判断后,立即通过电视滚动字幕、手机短信,将最新的雨情、潮情动态告知广大群众,组织易受淹地区的10万群众紧急转移;19日晚上6:30,通知县直属各单位及下属部门工作人员全部到位,及时转移车辆、电脑等财物;20日凌晨2:40开始,11次拉响县城防空警报……正是这些科学果断的决策和相当完善的抗台预案,使广大群众确保了生命安全,及时地转移了财产。当地群众说,现在遇到洪灾心里不是很害怕了,因为我们相信政府会科学决策的。

  “一定要以人为本”

  去年8月,百年一遇的“云娜”台风袭击永嘉,尽管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了8人死亡的惨痛损失。这次永嘉再次遭遇“海棠”台风的袭击,如何吸取教训做到“不死人、少伤人”的要求,永嘉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成功组织了15.8万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地带。“一定要以人为本”是县委书记葛益平最为强调的,也为全体党员干部所忠实地践行。

  18日,岭头乡山南村大水浆山塘的启闭机无法正常启动,有些村民还抱着侥幸心理不肯撤离,方躬勇副县长得知后立即赶到山塘村做工作,终于把17户村民安全转移出去。19日下午,县委副书记王立彤和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周朝明指挥100名军警民联手历时9个小时,将困于洪水中近23个小时的村民金碎乃、黄春华救出。沙头镇上光村谢丐金老人,死活不愿撤离溪边的老房子。镇党委委员周星金再三晓之以利害,终于在19日晚10时许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结果不到半小时,洪水淹没了老房子……

  外来人员由于人生地不熟,更是动员撤离的重点和难点。桥头镇从17日起就对居住在菇溪大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但是有十几个人就是不愿撤离。无奈之下,镇政府下令强制拆除了临时棚,终于将他们转移到临时安置点。18日晚,岩坦镇岩门村沿江采沙场的2位外来务工人员在该镇人员的再三动员无果下带离,而后在19日晚以为险情已过,擅自回到沙场,该镇人员的重新上门劝阻无果,再次强行带离,不久,沙场就在他们的眼皮下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汪洋,他们不禁为自己的无知深感懊悔。(本报记者陆健 通讯员 王贤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