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西北风沙区探索造林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8:20 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7月26日电(记者姜雪城、崔军强)在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北风沙区,如何解放林业生产力,集聚更多的力量投身林业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经过多年的实践,西北地区正逐步探索出造林新路。

  长期以来,西北不少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一方面,年年岁岁在戈壁荒漠上人工造林,背上沉重包袱;另一方面,因资金匮乏,大片天然荒漠林得不到有效保护而惨
遭破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怎样才能走出人工造林的困境?甘肃古浪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志兴告诉记者,封育更易“锁住”沙丘。古浪县干旱少雨,一年造林需三年补植,20年也未必成林;可许多地方只要就地封育保护,几年工夫植被覆盖率就可超过40%,完全可将流动沙丘变成固定沙丘。封育一亩沙地成本为七八十元,而人工造林至少得200元。记者在古浪县黄沙梁封育区看到,仅仅3年时间,这里的7万亩荒漠就已经被厚厚的沙生灌木和绿草覆盖。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才能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在过去4年里,新疆若羌县在没有国家任何扶持的情况下,当地农民自愿种植了700多万株枣树。在风沙灾害闻名的新疆和田地区,农民运用高产技术种植核桃,已有10万亩开始挂果,既可以阻挡风沙保护绿洲,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走进和田县布扎克乡布扎克村,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和农田周围,处处可见核桃树。63岁的买吐逊·亚合甫老人说:农民都非常喜欢种核桃!他家种植的6亩优质核桃,年收入近5万元。

  谁造林就给谁补助,这是西北地区探索出的风沙区造林新机制。新疆一些地方大胆改革林业投资机制,破除造林者的身份界线,将国家林业项目资金用于非公有林业补助,这样既吸引民间资金解决了政府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又治理了生态收获了绿色。

  在政府无偿奉送沙荒地使用权50年以及提供造林补助等政策的鼓励下,新疆霍城县已涌现出了20多家造林500亩以上的大户。在过去的三年里,这个县用350万元补助资金撬动民资3400万元,昔日鲜见绿色的荒漠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