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把特殊的钥匙--长春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8:53 桂龙新闻网

  这是一把特殊的红色钥匙。

  记者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到一幢幢样式类似的建筑物。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建筑物门口都挂有一个显著的标志--一把红色的钥匙。

  些样式类似的建筑物就是长春市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社区把千家万户联系在一起,
是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场所,更是开启千家万户的一把钥匙。”长春市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王大军处长这样解释。

  据介绍,为彻底解决制约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长春市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统一规划和建设设计,统一建设时间和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监理和验收,通过新建、购买、改扩建、开发解决等办法,集中解决好社区公共服务用房。

  目前长春市351个社区全部完成了建设任务,社区用房平均面积550平方米,总投入1.8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8000万元。

  提供物质保障,打牢硬件基础。“每个社区都设有党组织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经常性捐助站和通透式、一站式服务大厅。”长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邱志方告诉记者。

  清和街道铁路社区是一个区域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困难户较多的社区,过去的公共服务用房仅有不足20平方米,办公条件简陋,服务设施匮乏,如今的社区却有了一个725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用房。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

  当初在建设过程中,一些社区居民以影响建筑采光等原因坚决反对。有人说:“拆除可以,新建坚决不让。”针对这些情况,街道党组织多次到居民家中讲道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当看到建成后的社区有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并且可以享受到医疗卫生、劳动保障、城市管理、城市低保、法律咨询等服务,居民们终于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了。”社区的郝淑娟告诉记者。

  高速度建设、高质量装修、高标准配备。记者在春城街道景阳社区看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改造和装修,占地504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设有医疗室、宣教室、图书阅览室、党员之家等,并配置了背投电视、家庭影院等音像设施,一台触摸屏、四台电脑等高档办公设施。

  2003年以来,长春市区两级党委组织部门从分管党费中拿出231万元,为社区党组织购置党员电教设备等配套设施。今年市财政投资130多万元为每个社区配备了1台微机,还投入300多万元建设全市社区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网,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

  春城街道景阳社区党总支负责人告诉记者:“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从抓好自身建设做起,特别是加强社区硬件建设,使社区党组织成为社区工作坚强的战斗堡垒。”

  “一流的硬件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娱乐、学习环境。”社区居民刘立新显得特别高兴:“社区党总支还投资2万元,购置了新型音响设备和排练设备,组建了红星歌舞团。”

  红星歌舞团团长邓秀秀告诉记者:“我们通过自编自导的方式,研究探索居民群众心理需求,精心编排了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利用节假日或根据社区安排举行大型文艺巡回演出34场,活跃了社区文化生活。”

  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新建并装修了4处社区服务用房,设有服务大厅、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卫生保健服务站、市民学校、党员之家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

  “在这里,服务大厅有40平方米,仅占总面积的8%,其他空间都用于居民文体活动,深受居民欢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谭智介绍说,“同时社区为配备相关设施投入10万元,购置了投影仪、扫描仪等设备。”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长春市决定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的养护费用由市区两级政府承担。每年市财政拨付300万元,市内五个城区各匹配300万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的养护费用。

  同时,长春市各县(市)区政府把社区建设资金、社区用房养护经费、社区办公经费及社区工作者报酬补贴等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另外规定,社区公共服务用房的水、电、煤气、供暖等均按民用价格标准计量收费。仅此一项,每年为全市社区减少开支近千万元。

  “心系社区、情满家园”。还没有走进新春街道松竹梅社区,记者便远远望见社区办公用房的大门上写着这几个字,感慨随之油然而生:长春市土地资源相当紧张,在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的数量上、投资上和选址难度上都是全省之最,但是目前全市351个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均达到或超过了市里规定的标准。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环境和条件,为开展社区党的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有力地推进了长春市社区党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长春市委组织部长郑文芝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