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队一分险胜安哥拉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1:12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没有姚明的日子,斯坦科维奇杯显得很孤寂,中国男篮的首度亮相,仅有3000名球迷到首都体育馆助阵;没有姚明的日子,他的老哥老弟们失去了主心骨,内线没优势、外围也不开花。姚明今晚来不来首体?这个超级大问号牵动了所有到场球迷的心。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但由此也反映出尤纳斯对擒下安哥拉的绝对信心。

  在前一天的斯杯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篮协常务副主席李元伟就卖了一个大关子:
姚明本届大赛虽然不上场,但他会在替补席上为队友加油。李元伟的官方回答很快通过媒体传递给北京球迷,大家本已冰凉的心又透出一丝暖意:即使看不到姚明打球,瞧瞧他这个大活人也不错。

  昨晚9时04分,阿根廷与澳大利亚的“教学赛”刚刚鸣金,身披白色训练服的中国男篮便出现在首体内场,全场一片欢腾。有的小球迷甚至举起姚明的大画像,大声喊着:“中国队加油!姚明我爱你!”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帮“大家伙”中并没有出现姚明的身影。据记者了解,姚明本来想到现场瞧瞧热闹,尤纳斯善意地表示,这场比赛“无关紧要”,要姚明一心一意恢复。尤纳斯的话代表了一种乐观态度:世界排名第12位的中国队拿下第17位的安哥拉,没有问题!

  姚明这几天的主要活动是恢复性训练,在宾馆的健身房中骑骑自行车,让自己受伤的脚踝与地面接触不至于太过生疏。此外姚明在火箭队的“御医”丁大夫这几天将从美国赶到北京给他诊断,以确定是手术还是物理治疗。最乐观的结果,姚明也要8月中旬才能痊愈,并开始备战9月的亚锦赛。

  对安哥拉,中国男篮心理上占有优势,赛前的气氛也显得异常轻松:尤纳斯光脚上阵,李楠牛仔短裤示人。

  中国队好像确实没拿安哥拉重视,赛前的训练,始终见不到尤纳斯的身影,甚至一向兢兢业业的助教阿的江也开起小差,在替补席上和一帮记者笑着聊天,训练工作完全交给了另一名助教伊戈尔。队长李楠由于肘伤未愈,此役无奈坐在替补席上。他的穿着也颇为滑稽,上身是件正正规规的白色训练服,下半截却来条不合时宜的牛仔短裤。记者乘隙问李楠,他的缺阵是否令中国队的外线远投大受影响,李楠轻描淡写地说:“没那么严重。顶替我的张劲松,还有张云松等外围手感都不错,相信他们能打出水平!”

  此时尤纳斯总算神龙见首,不知是怕热还是一时疏忽,老尤居然连袜子都没穿,光脚套着双白色皮鞋。有队员开玩笑道:“光脚不怕穿鞋的,看来老尤准备拼命了!”尤纳斯没有和弟子搭话,只是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正压腿的易建联肩膀。姚明缺阵的情况下,阿联将独自担纲中国队的内线攻击重任,他的发挥某种意义上将导致尤家军本届杯赛的最终排名,尤纳斯这个动作蕴含的期望意味不言而喻。压完腿后,男篮小伙子们开始投篮练习。也许受到轻松心情的影响,他们先排队扣起篮来,这种带有表演成分的开场白令观众兴奋不已。易建联和朱芳雨的动作最为潇洒利落,引来高分贝喝彩。身高仅1米76的吕晓明居然也做出要灌篮的动作,但他跃到半空中眼见高度不够,于是搞笑地把球后掷扔给队友,这个幽默的动作惹来一片笑声。

  在十几位拥趸的鼓噪下,安哥拉队像牛皮糖一样,整场比赛缠得中国男篮无计可施。直到第四节,安哥拉队三分命中率下降后,尤家军才确立优势。

  中安之战实际上是两支疲惫之师间的碰撞,安哥拉队上午刚刚飞抵北京,可以说吃了口饭、抹了把脸就赶往首体作赛。中国队此前刚刚结束了11场热身赛,几名老队员刘炜、张劲松等赛前都表示有点疲倦,对阵水平相近的安哥拉,就看谁的精神面貌更胜一筹了。此役也吸引了十几位安哥拉的拥趸前来助阵,他们大多是留学生,大伙儿扛着国旗,不停地在北面看台跳着桑巴舞,场面着实劲爆。

  中国队首发并不出人意料,易建联和张劲松分别顶替姚明、李楠,另三人分别是莫科、刘炜、朱芳雨。按照尤纳斯的赛前布置,李楠不在场上,老将刘炜将担负起指挥重任。他的发挥也令尤纳斯欣慰,运球传控都准确到位,中国队的前10分有5分由他独得。但安哥拉的战术也相当具有针对性:防住中国队的内线,多投三分球!

  前三节双方表现都差强人意,分差总在4分以内徘徊。尤纳斯不停地在场边摇头,连李楠也急得数次站起身来,朝着队友大喊:“别急,控控球!”第四节本来中国队凭借老将张劲松等的灵光突现,将比分拉大,但心理素质极佳的安哥拉却三分球连连得手,终场前以61比60反超。好在朱芳雨两罚两中,最终62比61锁定胜局。

  赛后尤纳斯表示安哥拉不愧为非洲冠军,特别是外线三分打得我们很被动。关于姚明不在的话题,尤纳斯实话实说:“有姚明在,我们赢得会更轻松;但没有姚明,我们也应打出自己的特点。球队整体发挥不错,问题也不少,希望明天打立陶宛,队员会更兴奋一些。”

  问号留到了今天。姚明会现影首体吗?没有姚明,中国队会百分百打出自己的特点吗?这些问号等待时间去拉直。

  本报北京专电

  本报特派记者 潘焱

  作者:李建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