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村级领导班子充满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8:35 河北日报

  沧州市推行三选一保工作机制的调查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近几年来,沧州市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行以选派、选育、选聘和建立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三选一保”工作制度,不仅为解决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问题找到了一条新路,而且有效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选一保”工作机制应时而生

  沧州全市农村人口523万,占总人口的77%;14个县(市)中,有7个是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市委认为,沧州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尤其要解决好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问题,使其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沧州市一些县(市、区)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盐山县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青县开展村干部专业素质培训、河间市建立农村人才库等。这些做法,引起了省、市委的高度重视。根据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和沧州市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各县(市)的做法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并把各地选派、选育、选聘和建立保障制度的做法,概括和提炼为“三选一保”工作机制。

  2003年10月,沧州市委召开全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干部执政水平的意见》,对全市农村推行“三选一保”工作机制作出部署。之后,市委又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思路和措施,陆续出台了选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等文件,对相关工作进一步加以规范。“三选一保”作为解决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沧州农村迅速推开。

  切实抓好三个环节和两个方面

  在具体工作中,沧州市委坚持从选派、选育、选聘三个环节和选好干部、激励干部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形成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问题。

  选派,就是多渠道、多层次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着力解决少数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难选的问题。选派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离岗、退休、退职人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重点派往瘫痪村、乱村、穷村。选派对象的确定,坚持个人自荐与单位推荐相结合,进行严格的组织考察,着重选派那些公道正派、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或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

  为鼓励干部下基层工作,市委明确规定,到村任职期间,干部在原单位的职级、工资、福利待遇和开支渠道不变;职务工资上浮一档,任期结束后被评为优秀的固定上浮工资;实绩突出的,优先列为后备干部培养,优先提拔使用。目前,全市共选派1538人到村任职,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464人,副书记的652人。

  选育,就是大规模培训,大力度培养,着力解决农村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市、县每年都对村干部进行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农业产业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对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分别进行任职资格和岗位培训。同时,广泛开展三培养两促进活动,努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并积极选派、组织在职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等学历教育。目前,已有1042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2183人获得中专学历证书。

  选聘,就是内外并举,不拘一格,着力解决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是积极从回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乡企骨干中选聘村务助理、监督员和红白理事会理事。二是主动聘用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担任村内职务。同时,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系与沟通,要求他们每年为家乡发展献一条良策,带一批贫困户外出打工经商,引进一个致富项目,协调一笔发展资金。目前,全市通过选聘方式培养的后备干部已达7590人。

  保障,就是完善激励保障措施,着力解决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市里建立了基本补贴+效益收入+奖金的村干部结构补贴制度;并要求各地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待遇保障问题。市委规定,对连续任职30年和15年以上的优秀村干部,分别由市、县授予荣誉称号。同时,千方百计帮助村干部解决工作、生产、生活和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放心、放胆工作。

  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明显增强

  推行三选一保工作机制,给沧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一大批优秀人才被选拔到村领导班子中,使一大批后进村党支部得到转化,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2003年以来,全市农村34个瘫痪、半瘫痪村支部得到有效治理,548个软弱涣散村已经明显转变。

  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中,50岁以下的占66.1%,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8.1%,具有带富能力的2492人,占43.3%。最近,沧州市委组织部在部分农村党员和群众中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67万份问卷中,认为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占83.8%。

  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得到全面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客观上产生了互动多赢的效果。近年来,全市1538名下派干部中,有479名被列入后备干部,有22名被提拔为县级干部、103名被提拔为乡科级干部。2004年,沧州市GDP为774.1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5.8%。农民人均纯收入3022元,比2002年增长12.3%。中组研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