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烂王“捡”回700流浪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35 东南快报

  山东省利津县有位以捡破烂为生的青年农民,名叫李俊民,8年来先后收留过数百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员。他没有万贯家财,他创办的“爱心家园”只能依靠自己的经营收入和部分流浪汉的劳动收入勉强维持,质疑之声也因此而起。有人称赞他的义举,也有人怀疑他只是把这些流浪汉当成牟利的工具。

  捡破烂也“捡”流浪汉

  今年36岁的李俊民是利津县汀罗镇皂二村人。在村里他最早做起收破烂生意。1997年冬天,李俊民在捡废塑料回家的路上,领回了第一个流浪汉。他回忆说:“他是个哑巴,30来岁,精神不正常。当时蹲在路边,连冻带饿都快不行了。”李俊民把他带回家,给了他一些吃的、穿的,然后想打发他走。没想到,那人硬是不肯走了。这位“哑巴”至今还留在李俊民家。

  李俊民开办“疯人院”的消息随之传开。起初,只是李俊民自己往家里带人,后来,有些好心人看到流浪汉在街上疯疯癫癫的,没人管,便打电话给他,问他收不收。迄今为止,连李俊民自己也说不清这8年来由他收留过的流浪汉到底有多少。一种说法,有近千人;一种说法,有六七百人。这些流浪汉来自全国许多省份。

  李俊民自豪地将自己的家称作“爱心家园”。李俊民为他们理发,洗澡,换上新的衣服,为他们盖了宿舍、伙房,添置了电视机、卡拉OK等设备,抽烟的给烟抽,喝酒的给酒喝,主食虽然是几乎雷打不动地每人每顿3个大馒头,但逢年过节,李俊民也为他们包饺子吃。

  拾荒者靠流浪人员发家?

  如果李俊民能够让流浪汉们只是轻轻松松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就会毫无疑义地被人称为“慈善家”甚至“圣人”。但显然,他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除了自己经营废品的收入外,要维持正常开支,他还需要他们的劳动收入。这使他得以继续收留流浪人员,但他的名声却因此受到了损害。

  皂二村一位妇女告诉记者,原来,李俊民家比较穷,自从收留这些流浪汉后,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已经成为村里中等偏上的人家了,她不屑地说:“什么‘爱心家园’?我看是‘爱钱家园’。”

  李俊民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处境真是骑虎难下。他当初并没有想到,需要帮助的人会有如此之多。这给他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他说:“这些流浪在外的人,真正很傻很傻的很少,他们有清醒的时候,如果有人主动帮他们一把,他们就能找到家。不管他们,我从良心上过意不去。他们的家人找到他们时,我也挺高兴的。”到目前为止,有二三百名流浪汉经他帮助找到了家人,滞留在他家的仍有46人。

  流浪汉有没有创造价值

  显然,李俊民的说法和一些村民的说法相去甚远。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李俊民收留的流浪汉中,有一些不具备劳动能力,他并不要求他们参加劳动。6月17日,有38名流浪汉被人雇走,8人留守,其中一位名叫“三毛”的流浪汉,是李俊民去年冬天收留的,十个脚趾全被冻掉,不能劳动,在家看电视。二、尽管流浪汉的身价较低,但他们并不太受欢迎,李俊民有时收费,有时不收费。前些年,村民对流浪汉心存畏惧,不敢叫他们帮忙。现在,村民不害怕了,但还是觉得他们不顶一个人用。雇用一人,李俊民一般按每天10元的标准收费,如果雇主肯包下流浪汉们的吃喝,他就不再收费。三、没人雇用流浪汉时,他们的开支全部由李俊民承担。

  自力救济方式有益社会

  对于李俊民的民间救助行动,专家、学者则给予肯定。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李俊民为流浪汉们暂时找到了一个家,政府对他的公德意识应当抱有积极健康的心态,给予他经济和法律上的支持,同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法律专家、山东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刘炳君认为,李俊民利用自力救济的方式,把弱势的人组织起来,解决自己的衣食住等困难,无论对流浪汉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来源:新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